殿内的空气仿佛凝固了。沉重的寂静压得人喘不过气。
林昊虽然看不见,但他清晰地听到了那猛然起身的动静,以及那瞬间消失的呼吸声。他愣住了,心里咯噔一下。怎么了?我说错什么了?“十三朝古都”……这不是常识吗?对于西安本地人或者历史爱好者来说,这几乎是刻在骨子里的城市名片啊。难道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连这点历史都不知道?还是说……他们对于“古都”这个词有什么特殊的忌讳?
他有些茫然地“望”向李世民站立的方向,迟疑地开口:“呃……是,是啊。周、秦、汉、新莽、西晋、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唐……呃,还有……等等,我数数……”他下意识地开始掰着手指头细数,完全没意识到自己每报出一个朝代名称,尤其是报出“唐”以及后面那几个尚未发生的朝代时,对面两人的脸色就白上一分。
“够了!”李世民突然出声打断了他,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沙哑和急促。他意识到自己的失态,深吸一口气,强行压下心头的惊骇,缓缓坐了回去,但紧握的拳头指节已然发白。
他稳了稳心神,用尽乎最大的控制力,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只是有些好奇和惊讶:“十三朝……古都?林小友,此话……从何说起?这‘十三朝’……具体是何指代?你家乡……对这些前朝旧事,竟如此了如指掌?” 他刻意回避了“唐”字,将重点引向“前朝”。
长孙皇后也迅速收敛了惊容,但眼神中的震动依旧未褪,她紧紧盯着林昊,补充道:“是啊,小友。这等历数朝代更迭之事,非同小可。你年纪轻轻,如何能如此笃定?”
林昊这才恍然,原来他们是震惊于这个!他暗自松了口气,看来这地方虽然封闭,但对历史还是有点在意的。他赶紧解释道:“哦,这个啊,在我们家乡,这是小孩子都知道的历史常识。西安作为十三朝古都,是经过历史学家考证的,写进了教科书……呃,就是启蒙书籍里的。可能是因为我们那里离这些古都遗址比较近,所以特别重视历史教育吧。”他找了个自认为合理的理由。
“历史学家考证……启蒙书籍……”李世民低声重复着这几个陌生的词汇,心中的惊涛骇浪非但没有平息,反而更加汹涌。常识?启蒙书籍?这意味着在他所说的“家乡”,朝代的兴替、包括可能涉及大唐未来的气运,都已成为定论,被普通人当作知识来学习?!
一个可怕的念头不可抑制地在他心中升起:这个林昊,他所谓的“家乡”,恐怕不是在空间上的偏远,而是在……时间上的遥远!他极有可能,是来自未来之人!只有这样,才能解释他为何能如此平静地、以“常识”的口吻,说出“十三朝古都”这样石破天惊的话语!
李世民与长孙皇后再次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同样的惊悸与明悟。他们之前关于“后世”的猜测,恐怕……是真的!
李世民强迫自己冷静下来,他知道,此刻绝不能暴露他们已窥破天机。他需要知道更多,更多关于未来,关于大唐命运的信息!
他尽量让语气恢复平静,甚至带上一点恰到好处的、对博学者的赞赏:“原来如此。想不到林小友家乡,竟如此注重史学传承,令人钦佩。却不知……小友对如今……对当今世事,又有何看法?”他问得极其小心,将“对当今大唐”硬生生改成了模糊的“当今世事”。
林昊哪里知道对方心里已经翻江倒海,他只觉得这对夫妇对历史似乎特别感兴趣。他本着多说多错、不说更可疑的原则,含糊道:“当今世事?我……我一个普通老百姓,哪里懂这些。我们那里讲究……呃,莫谈国事,莫谈国事。哈哈……”他干笑了两声,试图蒙混过关。
李世民目光深邃,知道再问下去可能会引起对方警觉,只得暂时按捺住心中的万千疑问。他缓缓道:“小友说的是。是某唐突了。你且好生休养。”
说完,他站起身,对长孙皇后微微颔首。两人一同离开了偏殿,步伐看似平稳,但那背影却透着一股前所未有的凝重。
殿内,林昊听着他们远去的脚步声,心里也有些打鼓。“十三朝古都”都能让他们这么大反应?这地方到底是有多闭塞?还是说……这里真的有什么不对劲?
而殿外,李世民走到无人处,停下脚步,仰头望着苍穹,久久不语。
长孙皇后站在他身侧,轻声道:“二哥……”
李世民缓缓闭上眼,深吸一口气,再睁开时,眼中已是一片决然:“观音婢,看来……我们真的遇到了一个……从后世而来的人。他口中的‘西安’,恐怕就是我们的‘长安’。十三朝……呵呵……”他的笑声里带着一丝苦涩和难以言喻的沉重。
“我们必须知道更多,”他转过身,目光锐利如刀,“在他眼睛恢复之前,在他意识到自己身处何地之前,我们要尽可能地,从他口中,撬出关于未来的……一切!”
历史的纱幕,已被林昊无意中掀开了一角。而纱幕之后那若隐若现的、关乎大唐国运的图景,让这位雄才大略的帝王,感到了前所未有的渴望与……一丝寒意。
喜欢意外穿越大唐,李世民乐疯了请大家收藏:(m.zjsw.org)意外穿越大唐,李世民乐疯了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