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最后总结,声音铿锵有力:“陛下,诸位!当我们将目光从国内那有限的田亩赋税,转向广阔无垠的海外世界时,当我们用更高的生产力、更精妙的金融手段去参与这场全球财富博弈时——即便有一天,我大唐宣布永免农税,国库依然可以富得流油! 因为届时,供养大唐的,将是全天下的财富!”
寂静!
死一般的寂静!
随后,是粗重的呼吸声和难以抑制的激动!
李世民猛地站起身,眼中燃烧着前所未有的火焰!他不是看不到其中的风险与挑战,但林昊描绘的这幅用生产力、金融和贸易构建起的全球帝国蓝图,其诱惑力太大了!远超他以往所有的开疆拓土梦想!
长孙无忌、房玄龄等人也是心潮澎湃。他们看到了一个全新的、不依赖于与国内士绅争夺存量财富,而是通过向外扩张创造增量财富,并能让所有人都获益(至少是顶层获益)的宏大战略!
程咬金咧着大嘴,仿佛已经看到无数金银财宝被运回长安的景象。
魏征虽然眉头微蹙,本能地觉得其中有些手段过于“巧取”,但在那“永免农税”的可能性面前,他也陷入了深深的沉思。
长乐公主李丽质望着那个站在众人中心,挥斥方遒,仿佛能撬动整个世界的男子,美眸中异彩连连,脸颊泛起动人的红晕。
这第三节课,林昊成功地将“经济”、“金融”、“殖民贸易”、“生产力革命”这些概念,深深地植入了大唐最高统治阶层的心中。一场围绕着生产力提升、金融创新和海外扩张的、更加波澜壮阔的变革,即将在这贞观年间,拉开序幕。而林昊,无疑是这一切的总设计师。
就在李世民与一众文武被那“全球财富尽入大唐”、“永免农税”的宏伟蓝图刺激得心潮澎湃,眼中仿佛已经看到金山银海滚滚而来之时,一个冷静而务实的声音,如同冷水般泼下,暂时遏制了这股过热的气氛。
“林先生之策,堪称经天纬地,令人神往。”房玄龄手持笏板(虽是便服议事,习惯使然),眉头微蹙,提出了最关键的现实问题,“然,先生所言发行宝钞,无论是国内流通之银钞,还是海外所用之离岸宝钞,其根本在于‘信用’,而信用的基石,在于我等确有充足白银可供兑付,至少初期需如此,方能取信于民,取信于番商。可如今……我大唐国库岁入,以粮帛铜钱为主,白银储备……实不相瞒,颇为有限。若仓促发行巨额宝钞,而无足够白银支撑,一旦引发挤兑,恐顷刻间信誉崩塌,宝钞沦为废纸,届时国内大乱,海外计划亦成泡影啊!”
房玄龄这番话,如同一盆冰水,浇得众人发热的头脑瞬间清醒了几分。是啊,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足够的白银作为压舱石,那精美的宝钞不过是一场空中楼阁。程咬金、尉迟恭等人也挠了挠头,意识到事情没那么简单。
然而,林昊听到房玄龄的质疑,非但没有沮丧,嘴角反而勾起了一抹意味深长的、甚至带着几分冷酷的笑意。他心中暗道:‘果然问到点子上了。没有启动资金?没关系,我知道哪里有现成的,而且,拿得毫无心理负担!’
一个位于东海之外的岛国形象在他脑海中浮现,随之涌起的是一股来自灵魂深处的、跨越千年的复杂情绪——有愤怒,有悲痛,更有一种“因果轮回”的冷厉。
他深吸一口气,目光扫过在场众人,语气变得沉凝而带着一丝引导性:“房相所言极是,白银储备确是关键。不过……我们为何一定要盯着自己家里这点积蓄呢?”
他顿了顿,语出惊人:“在我们东面的大海之上,有一座大岛,其上邦国林立,民众……嗯,其地其人,暂且可称之为‘倭国’或‘扶桑’。”
“倭国?”李世民眉头一挑,“前隋及本朝初年,彼国确曾遣使朝贡,仰慕中华文化。其地……据闻贫瘠狭小,有何特异?”
“贫瘠?狭小?”林昊脸上露出一丝讥讽的笑容,“陛下,诸位,你们都被表象欺骗了。那倭国之地下,埋藏着足以让我大唐宝钞体系建立十次都绰绰有余的……惊天财富!”
“惊天财富?!”所有人的呼吸瞬间一滞!
“不错!”林昊的声音陡然提高,带着一种揭露秘密的笃定,“在其国西岸,有一处名为‘石见’之地,其银矿之富,冠绝天下!”他直接抛出了来自后世的数据,力求震撼:
“据后世史籍记载,仅此一矿,在其开采鼎盛时期,年产量最高可达近四十吨白银!若以其持续开采四百余年计算,总产出之白银,换算成我大唐的斤两……”林昊故意停顿,看着众人急切的眼神,缓缓报出一个天文数字:“约为四亿八千万两!”
“四亿八千万两?!!”
这个数字如同九天惊雷,在大殿内轰然炸响!所有人都被这个完全超出想象的数字震得头晕目眩!大唐如今全国一年的各种赋税收入折合成白银,恐怕连这个数字的零头都远远不及!这简直是一座流淌着白银的巨山!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意外穿越大唐,李世民乐疯了请大家收藏:(m.zjsw.org)意外穿越大唐,李世民乐疯了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