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课那足以颠覆时代认知的内容,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下了一颗巨石,激起的波澜久久难以平息。当林昊宣布“下课”二字后,教室内的气氛依旧被一种混合着兴奋、震撼与巨大野心的情绪所笼罩。
李世民第一个站起身,他目光炯炯,脸上带着一种近乎朝圣般的专注与决然。他没有多说废话,只是深深地看了林昊一眼,那眼神中包含了无尽的感激、倚重与一种“朕已明了”的帝王决断。他大手一挥,沉声道:“辅机、玄龄、知节、敬德……随朕至两仪殿!玄成,你也来!”
“臣等遵旨!”长孙无忌、房玄龄、程咬金、尉迟恭、魏征等人齐声应道,声音中压抑着激动。他们迅速起身,紧随李世民之后,一行人龙行虎步,几乎是带着小跑的势头,朝着帝国的权力中枢两仪殿而去。他们手中虽无纸笔,但林昊所描绘的那张宏伟蓝图,已然深刻烙印在每个人的脑海中,亟待他们去商议、细化、调动整个帝国的资源将其变为现实。每个人心中都憋着一股劲,一股要开创千古未有之局面的干劲。
太子李承乾、魏王李泰等皇子,以及长孙冲、房遗直等官二代,也各自怀着激荡的心情行礼告退。他们需要时间去消化今天听到的一切,也需要回到各自的位置上,无论是参与政务还是继续学习,心态都已截然不同。他们看向林昊的眼神,充满了前所未有的敬畏与崇拜,心中已将这位“林师”的地位拔高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长乐公主李丽质在宫女簇拥下,依依不舍地最后望了林昊一眼,恰巧对上林昊下意识投来的目光,顿时霞飞双颊,慌忙垂下臻首,带着一丝慌乱与甜蜜,快步跟上母亲长孙皇后的脚步。
回后宫的路上,长孙皇后携着女儿的手,行走在宫苑廊道之间。
春风和煦,吹拂着母女二人的衣袂。长孙皇后看似随意地观赏着廊外的初春景致,语气温和地开口:“丽质,今日林先生所讲,你觉得如何?”
李丽质还沉浸在课堂的震撼与那莫名的心绪中,闻声轻轻一颤,低声回道:“回母后,林先生学识渊博,见解高远,儿臣……儿臣受益匪浅。”
“哦?”长孙皇后微微一笑,侧头看向女儿绯红的耳根,语气愈发轻柔,“仅是学识么?母后观你,听得甚是专注呢。”
李丽质心跳更快,声如蚊蚋:“先生讲得精彩,儿臣自然专注……”
长孙皇后不再追问,只是意味深长地轻叹一声:“是啊,如此奇男子,确是世间罕有。你父皇对他,可是寄予了厚望啊。” 她的话语如同羽毛,轻轻搔动着少女的心扉,留下无尽的遐想空间。李丽质低着头,指尖无意识地缠绕着衣带,心中那片因林昊而起的涟漪,愈发荡漾开来。
转眼间,偌大的临时教室便安静了下来。
只剩下林昊一人,独立于教室中央。方才的喧嚣、激动、崇拜的目光,都如潮水般退去。他缓缓走到窗边,望着窗外大唐皇宫那庄严而陌生的景象,一种深深的疏离感与无力感悄然漫上心头。
他长舒了一口气,脸上激昂授课时的神采渐渐褪去,取而代之的是一抹淡淡的疲惫和茫然。
“该说的,该画的饼,我都已经尽力了……”他喃喃自语。
他将一个高度发达的现代文明经过数百年积累、试错才形成的经济理论、金融概念、工业革命蓝图,甚至是殖民扩张的残酷逻辑,尽可能地压缩、简化,灌输给了这群一千多年前的古人。他看到了他们眼中的火焰,知道种子已经种下。
但是,播种之后呢?
具体如何调配大唐庞大而原始的官僚体系去推行土地清丈?
如何协调各方利益,选拔合适的人才去筹建远洋海军和新式陆军?
如何在保密的前提下,建立军工体系,规模化生产火药和研发新式火器?
如何甄别、训练、派遣可靠的细作深入异国他乡?
如何平衡国内改革与对外扩张的节奏?
如何应对必然会出现的地方豪强抵制、世家反扑、乃至可能的内乱?
这一切千头万绪、错综复杂的实际操作问题,远不是他一个空有理论知识的“顾问”能够亲力亲为解决的。这需要李世民这个雄才大略的皇帝,需要房玄龄、杜如晦(虽已病故,但其精神犹在)这样的治国能臣,需要长孙无忌这样的权谋家,需要李靖、李积这样的军神,需要整个贞观朝堂这台庞大的国家机器高效运转起来。
“我能做的,或许真的只有这些了……”林昊望着天际,嘴角泛起一丝苦笑,“提供方向,指出路径,抛出概念。至于如何披荆斩棘,踏平坎坷,走到那条路的尽头……终究要靠这个时代的人,靠李世民和他的班底。”
他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定位——一个来自未来的灯塔,一个握着参考答案的“先知”。他可以照亮前路,可以提示风险,甚至可以提供一些“外挂”般的工具(如火药、飞梭织布机)。但驾驶这艘名为“大唐”的巨轮,在历史的惊涛骇浪中前行的舵手,只能是李世民本人。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意外穿越大唐,李世民乐疯了请大家收藏:(m.zjsw.org)意外穿越大唐,李世民乐疯了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