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太极殿,大朝会。
庄严肃穆的朝会,今日却弥漫着一股不同寻常的紧张气息。文武百官分列两旁,空气中仿佛有细碎的电火花在噼啪作响。
果然,在例行奏报了几项不甚紧要的军政事务后,那些出身或与世家门阀关系密切的御史言官们,如同得到了统一号令,开始轮番出列,手持笏板,言辞尖锐,发起了蓄谋已久的攻势。
一位王姓御史率先开火,目标直指近期的地方政策:“陛下!臣闻关内、河东诸道,近来大兴‘核查户籍,均平徭役’之事,州县官吏手持绳尺,奔走阡陌,细致入微,几近扰民!百姓惶恐,田亩不宁。臣斗胆请问,此举究竟意欲何为?若为均平徭役,自有旧例可循,何须如此兴师动众,徒增纷扰?莫非……另有图谋?” 话语中充满了暗示与质疑。
他话音刚落,另一位李姓言官立刻将矛头指向了军事动向:“陛下!臣还听闻,登州、扬州等地船厂,近日以‘清剿海寇’之名,大肆建造远超常制的海船,更招募水手,训练不止。我大唐四海升平,海寇不过疥癣之疾,何须如此劳民伤财,建造堪比战舰之巨舟?此举恐引四方猜疑,有损陛下仁德之名,亦非国家之福!望陛下明察,即刻叫停,以安人心!”
紧接着,又有人将火力引向了最核心、也最敏感的人事问题,语气更是毫不客气:“陛下!臣近日风闻,宫中禁苑之内,常有一身份不明之年轻男子出入,甚至屡蒙陛下召见,太子、魏王乃至几位国公之子,亦时常前往,美其名曰‘听讲’!然此子来历成谜,言行怪异,所授之学,非圣贤之道,尽皆奇谈怪论,蛊惑人心!储君乃国本,岂容来历不明之人接近、蛊惑?长此以往,臣恐东宫之学偏离正道,动摇国本!望陛下以社稷为重,立刻驱逐此等妖言惑众之辈,并彻查其来历!”
这最后一番话,几乎是赤裸裸地将矛头指向了林昊,语气之激烈,指控之严重,让端坐于龙椅之上的李世民,脸色瞬间变得铁青,放在龙椅扶手上的手,指节因为用力而微微发白。他强压着怒火,目光冰冷地扫过那些出列的官员。
然而,没等李世民开口,知道内情的改革派大臣们立刻针锋相对地站了出来。
房玄龄手持玉笏,出列驳斥,声音沉稳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王御史此言差矣!核查户籍,厘清田亩,乃是为了使赋税徭役更为公平,让富者不多逃,贫者不多担,此乃陛下恤民之仁政,何来‘扰民’之说?至于细节,正因以往过于粗疏,才致使隐户、逃税屡禁不止,如今细致核查,正是为了堵塞漏洞,充实国库,此乃富国强兵之基,何错之有?”
程咬金更是直接,他牛眼一瞪,指着那质疑水师的言官吼道:“放你娘的屁!谁说海寇是疥癣之疾?你下去海边看看?打造几艘大船就是劳民伤财了?我看你是站着说话不腰疼!陛下这是高瞻远瞩,防患于未然!等真出了大事,你担待得起吗?!”
尉迟恭也闷声附和:“就是!水师强大了,才能保我海疆平安,让那些番商乖乖来做生意!我看你们是怕水师强大了,断了某些人私下里的海上勾当吧!” 这话更是意有所指,直戳某些与海外贸易有千丝万缕联系的世家的痛处。
至于针对林昊的指控,长孙无忌冷哼一声,出面回应,语气带着嘲讽:“李御史真是消息灵通,连宫中何人讲学都一清二楚!太子、魏王博采众长,虚心向学,此乃陛下教导有方,储君锐意进取之兆!至于所授之学是否为‘奇谈怪论’,陛下自有圣裁,岂是尔等可以妄加置喙、轻易定性的?莫非诸位自认学问已超过陛下,可代陛下评判师者优劣了?”
双方你来我往,言辞犀利,引经据典,互相攻讦,太极殿内火药味十足,气氛紧张到了极点。
而就在这时,另一股势力也加入了战团。太子左庶子、一位以恪守古礼、学问渊博着称的大儒于志宁,在得到同僚眼神鼓励后,也手持笏板出列。他并未直接攻击林昊,而是将矛头指向了太子的变化,语气痛心疾首:
“陛下!老臣承蒙陛下信重,添为东宫辅臣。然近来观太子言行,实感忧心如焚!太子近日时常提及诸如‘生产力’、‘垄断’、‘贸易顺差’等闻所未闻之词汇,所思所想,皆与圣贤教诲、祖宗礼法相悖!长此以往,臣恐太子沉迷于奇技淫巧、功利算计,而偏离了修齐治平之正道!储君乃天下之本,若本动摇,则国危矣!望陛下明察,令太子远离佞人,回归经义正道!”
于志宁这番话,代表了东宫传统儒学师傅们的普遍忧虑。他们敏锐地察觉到,太子李承乾最近的思想正在发生剧烈的、他们无法理解和控制的转变,这让他们感到了巨大的危机。
龙椅上,李世民的脸色已经不仅仅是铁青,更是笼罩上了一层寒霜。他听着下面激烈的争吵,看着世家言官的步步紧逼,甚至自己为儿子精心挑选的老师也开始“倒戈”,心中怒火翻腾,却又不得不极力克制。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意外穿越大唐,李世民乐疯了请大家收藏:(m.zjsw.org)意外穿越大唐,李世民乐疯了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