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留步,朕还需回去处理些政务。高产作物与印刷之事,关乎国本,还望先生继续费心指点。”李世民言辞恳切。
林昊颔首:“陛下放心,此乃分内之事。”
离开清晖园,李世民并未直接返回两仪殿,而是信步走在宫苑之中,脑海中仍在规划着下一步。活字印刷术既然已经储备了足够的字模,技术也趋于成熟,便是时候迈出实质性的一步了。这不只是印几本启蒙读物那么简单,其背后是打破知识垄断、与世家争夺话语权的深远布局。
想到这里,他停下脚步,对紧随其后的内侍吩咐道:“去,传太子来两仪殿见朕。”
“是,大家。”内侍领命,躬身退去。
两仪殿内,李世民端坐于御案之后。
不久,太子李承乾步履稳健地走入殿中,躬身行礼:“儿臣参见父皇。”
此时的李承乾,因得遇明师(指林昊),又深知父皇正在推行一系列足以光耀千古的变革,正是意气风发、锐意进取之时,腿脚亦无不便,举止间尽显大唐储君的从容与气度。
“承乾,平身。”李世民看着英姿勃发的长子,眼中流露出满意之色,“今日唤你来,是有一件要事交予你去办。”
“请父皇吩咐,儿臣定当竭尽全力。”李承乾神色一凛,认真聆听。
“数月前,林先生所献之活字印刷术,如今字模已备,工艺已熟,是时候派上大用场了。”李世民缓缓说道,“朕欲命你总揽其责,于宫内设立一处印书坊,首要之事,便是将宫内所藏之经史典籍,择其精要者,先行刊印。”
李承乾闻言,眼中闪过兴奋的光芒。他立刻明白了此事的意义。作为太子,他全程知晓林昊的来历以及父皇的所有改革计划,深刻理解打破世家对经典解释权垄断的重要性。由他亲自来主持这项“文攻”,再合适不过。
“儿臣明白!此事关乎教化,更关乎国策,儿臣必当亲自督促,确保典籍刊印无误,且内容严谨。”李承乾郑重应下。
“嗯,”李世民点头,“此事看似只是印书,实则干系重大。刊印何书,何时刊印,以何种方式流传,皆需仔细斟酌。你可与秘书省、国子监官员商议,拟定章程,再报于朕知晓。记住,初期仍以稳妥、机密为主,印制成的书籍,先入库封存,待时机成熟,再行发放。”
李世民这是在教导太子如何平衡“做事”与“谋势”。直接大规模发放书籍,会立刻引发世家的强烈反弹,目前改革尚未完全就绪,不宜过早暴露全部意图。先行储备,等待关键时机,方能发挥最大效用。
“儿臣谨记父皇教诲!”李承乾心领神会,“有林先生所创之奇术,又有宫内丰富藏书,儿臣定能将此事办好,为父皇分忧,为将来储备足够‘箭矢’!”
“好!你去吧,即刻着手筹备。”李世民挥了挥手。
“儿臣告退。”李承乾行礼后,步伐坚定地离开了两仪殿,心中已经开始盘算需要召集哪些人手,优先刊印哪些典籍。
看着太子离去的背影,李世民微微颔首。让承乾负责此事,既能锻炼其处理实务的能力,也能让他更深入地参与到这场伟大的变革中来,加深他对新政的理解和认同。
安排好了这关键的一环,李世民才将注意力重新放回御案上那堆积如山的奏疏。明面上的朝政,仍需他这位天子勤勉不辍地处理。而在这一切常态之下,一场由他所主导的、涉及军事、农业、文化全方位的深刻变革,正在如同深埋地下的根须,悄然却又坚定地蔓延生长。
数日后的午后,李世民正在两仪殿批阅奏章,一名内侍轻步快走而入,躬身禀报道:“大家,百骑司统领张阿难派人六百里加急传回消息。”
李世民立刻放下朱笔,抬起头,眼中带着一丝期待:“讲。”
“回大家,张统领派人回报,已在钟南山一带寻得孙神医踪迹。孙神医听闻陛下相召,又得知有济世奇书现世,已答应随行前来长安。张统领恐陛下心急,特命人快马先行回报,大队人马护卫着孙神医,随后便到,估摸着再有些时日便可抵达京师。”
“好!太好了!”李世民闻言,脸上顿时露出如释重负而又充满希冀的笑容。他挥挥手让内侍退下,独自在殿中踱了几步,心情难以平静。
寻找孙思邈,源于数日前林昊献上的那本名为《赤脚医生手册》的奇书。那本书中所载着后世的医术、药方、卫生理念,乃至对各种常见病、外伤、乃至瘟疫的防治之法,可谓包罗万象,思路迥异于当今医道,却又直指要害,简洁有效。林昊在献书时,曾隐晦得暗示,书中之法或对调理皇后凤体、防治某些“宿疾”有所助益。
正是这隐晦的提示,让李世民上了心。他后来特意寻了个机会,与长孙皇后一同在清晖园,屏退左右,向林昊仔细询问。林昊见他们诚心,且事关重大,终于不再完全隐瞒,以一种谨慎的口吻,透露了根据他所知的“历史轨迹”,长孙皇后因气疾(哮喘)早逝,太子承乾因足疾与压力而心性大变最终谋反被废,晋阳公主李明达(兕子)幼年夭折,长乐公主李丽质亦不算长寿……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意外穿越大唐,李世民乐疯了请大家收藏:(m.zjsw.org)意外穿越大唐,李世民乐疯了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