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看向李靖、李积等武将:“届时,军队的士气将源自于为国而战,而非仅仅为军功爵禄;士兵们知道,他们守护的是身后千千万万个认同同一国家的同胞!”
他又看向李世民和文臣们:“在朝堂上,官员们的考量也会更多地站在整个国家的利益角度,而非局限于出身、地域或小团体的利益。遇到外敌入侵或天灾人祸时,这种认同感能将亿万民心凝聚成一股绳,共度时艰!”
李世民的目光越来越亮,他仿佛看到了一幅画面:不再是“太原元从”、“关陇贵族”、“山东士族”之间的明争暗斗,而是“大唐臣民”齐心协力,共筑盛世!这正是他梦寐以求的朝局与民心!
“先生,那该如何提升这认同感与自信心呢?”李泰迫不及待地问。
“方法有很多,我们可以循序渐进。”林昊开始列举:
“其一,教育教化。通过官学、蒙学,甚至在将来条件成熟时,推广更基础的识字教育,将大唐的历史、疆域、律法、以及那些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当然,需经过谨慎选择),编成教材,让每一个识字的人,都知道自己身处一个怎样的伟大国家,有着怎样辉煌的过去。要让‘忠君爱国’不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有具体内涵的理念。”
魏征点头:“教化之功,润物无声,确为根本。”
“其二,文化符号与共同记忆。”林昊继续道,“我们可以确立一些代表国家的标志,比如特定的礼仪、服饰(在重要场合)、音乐(如凯旋之乐),甚至……将来或许可以设计一面能凝聚人心的旗帜。同时,通过官修史书、宣扬那些为国为民的英雄(如卫青、霍去病,乃至本朝的英杰),铸造共同的历史记忆和民族英雄。”
长孙无忌若有所思:“凝聚人心,确需符号与记忆。只是此事需谨慎,以免僭越。”
“其三,语言文字与度量衡的统一与推广。”林昊强调,“书同文,车同轨,始皇帝已开先河。我们要做的,是更进一步,让官话(雅言)和标准文字,能传播到更偏远的地方,让天南地北的人能够无障碍交流。统一的度量衡,则便于商贸、工程和税收,这些都是强化‘一体感’的实际举措。”
“其四,保障民生与公平。”林昊语气郑重,“要让百姓认同这个国家,首先要让他们感受到这个国家能给他们带来好处!轻徭薄赋,抑制豪强,清丈田亩,平均徭役,让百姓能安居乐业,感受到公平与正义。一个能让大多数人都过上好日子的国家,自然能获得人民的拥护。这与陛下正在推行的改革,方向是一致的。”
李世民微微颔首,深以为然。
“至于民族自信心,”林昊话锋一转,“则建立在对我们自身文化的深入了解和对外部世界的清醒认知之上。我们要让孩子们知道,我们的祖先创造了多么灿烂的文明——诸子百家的思想,瑰丽的诗词歌赋,精深的医术农学,巧夺天工的技艺!我们不必排斥外来文化,但更要珍视和发扬自己的优秀传统。”
他看向窗外,仿佛能穿透时空:“同时,我们也要睁眼看世界。通过贸易、使节往来、乃至未来的探索,了解周边乃至更远国度的情形。知己知彼,既不夜郎自大,也不盲目崇拜。当我们真正了解自身的长处与他人的短处,那种自信才是坚实、健康的。”
李靖抚须道:“先生所言,深合兵家‘知己知彼’之要义。于国亦然。”
课程进行到这里,殿内所有人都陷入了深深的思考。林昊描绘的,不仅仅是一个强大的帝国,更是一个拥有灵魂、拥有强大凝聚力的文明共同体。
林昊最后总结道:“诸位,部落靠血缘凝聚,邦国靠利益维系,而一个真正的、伟大的国家,则需要建立在共同的认同、自信的制度与繁荣的文化之上!当亿万人心向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都以为‘大唐人’为荣,都以建设大唐为使命时,这样的国家,才能真正做到内安外攘,历久弥新!纵有风雨,亦难撼动其根基!”
他目光扫过在场的每一位学生,每一位重臣,最终与李世民的目光交汇:“这,或许是我们留给后世,比任何奇技巧器、甚至比万里疆土,都更加宝贵的财富。”
殿内一片寂静,只有火炕中木柴偶尔发出的噼啪轻响。
良久,李世民缓缓站起身,他环视众人,声音沉浑而充满力量:“先生今日一席话,令朕茅塞顿开,亦感责任重大!打造一个万民归心、自信自强的大唐,方是真正的千秋功业!这非一日之功,需我等君臣,乃至后世子孙,持之以恒!贞观八年将尽,然我大唐之路,方才真正开启!”
“臣等愿随陛下,共铸此不朽基业!”所有人心潮澎湃,齐声应道,声音在这温暖的殿宇中回荡,仿佛宣告着一个新时代的雄心。
贞观八年的最后一课,在这关于“国家”灵魂的叩问与展望中,落下了帷幕。而一颗名为“国家认同”与“民族自信”的种子,已悄然埋入了在场每一位大唐核心者的心中,只待来年春暖,破土生长。
喜欢意外穿越大唐,李世民乐疯了请大家收藏:(m.zjsw.org)意外穿越大唐,李世民乐疯了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