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积点头,补充了关键一点:“且倭国远在海外,即便一时攻克,如何长期统治?若仅是为银矿,则需建立稳固的海上通道与驻防体系,所耗心力,恐不亚于一场灭国之战。”
文臣武将各执一词,争论的焦点在于行动的时机与方式。
这时,所有人的目光再次投向了林昊。他之前提供的银矿信息已然证实,他的意见至关重要。
林昊感受到众人的注视,从容起身,先对程、尉迟二位将军的勇武表示理解,随后话锋一转,提出了一个更为宏大且循序渐进的战略:
“陛下,诸公,程将军、尉迟将军欲取银矿,乃为国谋利,其心可嘉。然,房相、长孙司徒、卫公、英公所虑,亦极为深远。跨海攻倭,确需慎重。”
他走到悬挂的巨幅东亚舆图前,手指先点在大唐辽东,然后划过高句丽、百济、新罗,最后才指向倭国。
“在下以为,与其仓促跨海,不若先近后远,步步为营。”林昊的声音清晰而冷静,“我们眼前,正有一个绝佳的,既能练兵、拓土、聚财,又能赢得大义名分的跳板——便是这高句丽、百济、新罗三国!”
“高句丽?”李世民目光一凝。
“正是!”林昊解释道,“高句丽自前隋便桀骜不恭,前隋三征而未下,损兵折将,更有传闻,其以我隋朝将士尸骸筑‘京观’以耀武!此乃国耻,亦是我大唐出兵最正当不过的理由——吊民伐罪,迎回前隋将士遗骸,雪华夏之耻!”
这个理由一出,房玄龄、长孙无忌等人眼中顿时一亮!以此为名,不仅出师有名,更能激发国内军民的斗志,凝聚人心!
林昊继续道:“而且,攻伐高句丽,乃至顺势平定百济、新罗,其利远不止于名义。”他的手指重重地点在朝鲜半岛及辽东之地,“诸位可知,这片土地,在后世被称之为‘黑土地’,是后世最肥沃的土地之一,乃天然的巨型粮仓!若能纳入版图,设立州县,大力开发,其产出的粮食,足以让我大唐再无饥馑之忧!”
他又指向地图上的一些区域:“不仅如此,这片土地之下,还蕴藏着储量惊人的优质铁矿与石碳(煤)!此乃打造军械、发展工坊不可或缺之资源!可以说,拿下这里,我们既能获得出兵的大义名分,赢得民心;又能得到一个巨大的粮仓和资源基地,可谓一箭双雕!”
最后,他的手指才缓缓移向倭国:“待我们彻底消化了高句丽、百济、新罗之地,在此建立稳固的州县,以此为前出基地。同时,利用这一到两年的时间,全力加速水师建设,囤积火器弹药。届时,我们拥有强大的水师,充足的军械,稳固的后方基地,再从这朝鲜半岛东海岸出发,跨过那道并不宽阔的海峡,进攻倭国本土,夺取石见银山,必将事半功倍,稳操胜券!”
林昊的战略,如同抽丝剥茧,层层递进。他将一个看似遥远的夺银目标,分解成了练兵、拓土、聚资源、立大义、建跳板等一系列可操作的步骤。这已不仅仅是为了一座银矿,更是一幅经略整个东北亚的宏伟蓝图!
殿内一片寂静,所有人都在消化着林昊这番高瞻远瞩的论述。
李世民的目光在舆图和林昊之间来回移动,眼中的光芒越来越盛。他终于缓缓开口,声音带着决断与不容置疑的威严:
“先生之言,老成谋国,深合朕意!银山虽好,然饭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先定辽东,再图倭岛,此乃万全之策!”
他看向李靖、李积:“药师,茂公!即日起,以高句丽不臣、辱我先辈为由,开始秘密进行战前筹备!兵员调动、粮草囤积、舆图绘制,皆需加紧!”
他又看向房玄龄、长孙无忌:“玄龄,辅机,出师之名、舆论引导,便交由你二人!”
最后,他看向所有人,斩钉截铁道:“至于火器与水师,更是重中之重!便依先生之前所言,年底之前,朕要看到一支可战的火枪队与数门堪用的野战炮!登州水师,必须加速成型!待万事俱备,朕便亲提大军,先平辽东,再跨海东征,将那石见银山,纳入我大唐版图!”
“臣等遵旨!”众臣齐声应诺,声震殿宇。
一场基于现实利益与长远战略的国策,就此定下。大唐的兵锋,首先指向了高句丽,而其最终的目标,已然超越了传统的疆域争夺,直指那海外巨大的白银宝藏与东北亚的霸权。
喜欢意外穿越大唐,李世民乐疯了请大家收藏:(m.zjsw.org)意外穿越大唐,李世民乐疯了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