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乎在高产粮种开始分发的同时,另一项足以震动天下士林、从根本上撼动知识垄断格局的宏大工程,也在紧锣密鼓地推进。
这项提议,同样源于林昊。他在一次与李世民、李承乾的私下奏对中,详细阐述了人才对于治理新开拓的辽东道、以及未来更庞大帝国的重要性。他指出,传统的选官方式速度慢,范围窄,且极易被世家影响。而活字印刷术和竹纸的成功,为大规模、低成本复制知识提供了可能。
“陛下,何不建立一座前所未有的、集中了海量书籍的‘图书馆’?”林昊建议道,“将宫中典藏、以及利用活字印刷术秘密刊印的经史子集、乃至算学、律法、农书等各类典籍,汇聚一处,向天下所有读书人开放,允许他们入内阅览、抄录?同时,宣布在固定的时间举行一次规模浩大的考试,不拘门第,唯才是举,以此选拔俊才,填补辽东乃至朝廷各处之需?”
这个建议,让李世民和李承乾父子二人眼中同时爆发出耀眼的光彩!他们太清楚这意味着什么了!这不仅仅是选拔几个官员,这是要向天下宣告:皇帝将亲自掌握选拔人才的标准和渠道,知识的大门将向所有人敞开,无论寒门还是世家!
“善!大善!”李世民击节赞叹,“此乃阳谋!堂堂正正,却足以令世家根基动摇!”
他当即批准,并任命太子李承乾全权负责此事,以示对此事的重视,也是对未来储君的一次重要历练。李承乾经历上次林昊课程的震撼与自我反思后,对此事投入了巨大的热情。
地点,就选在了国子监旁的一片空地上。将作监调集了最优秀的工匠和物料,由林昊提供了关于图书馆建筑布局、采光、通风、防火等方面的后世理念作为参考,一座宏伟的、前所未见的建筑拔地而起。它并非传统的宫殿式样,而是更加注重实用与空间,有着巨大的窗户以保证光线,内部是层层叠叠、高达数丈的书架,规划了宽敞的阅览区域,甚至还设计了专门用于防火的水缸和沙桶。
李世民亲自为其赐名——“大唐皇家图书馆”!这个名字,昭示着其至高无上的地位与官方背景。
与此同时,在东宫的秘密印刷工坊内,数十台利用林昊提供的活字印刷术制造的新型印刷机,日夜不停地运转着。之前数月,他们利用竹纸,已经秘密刊印了海量的书籍,从《五经定本》、《九经》到《史记》、《汉书》,从《孙子兵法》到《齐民要术》,种类繁多,数量惊人。这些书籍原本堆满了库房,如今,它们被精心分类、编号,由宫人和内侍小心翼翼地搬运至即将落成的大唐皇家图书馆,填充那些巨大的书架。
贞观十一年夏,当那座恢弘的“大唐皇家图书馆”终于揭开神秘面纱,同时,由皇帝李世民签署、太子李承乾监制的诏书,以最快的速度传递大唐的每一个州县:
“朕膺昊天之春命,统御万方,思贤若渴。今建‘大唐皇家图书馆’于国子监之侧,聚天下典籍于一处,藏书浩瀚,涵盖经史子集、百家之言、律法算数、农工医卜,凡我大唐子民,无论士庶,皆可入内阅览抄录,以广学识,以明道理。”
“为选贤任能,充朝廷之需,尤以新设之辽东道为要,特谕:将于贞观十一年秋,于京师长安,举行秋闱大考!天下才俊,凡通晓文墨、胸怀韬略者,不拘门第,不论出身,皆可赴京应试!朕将亲择其优者,量才授官,共襄盛举!”
诏书一出,举国哗然!天下皆惊!
无论是繁华的都市,还是偏远的乡村,所有渴望通过知识改变命运的读书人,尤其是那些苦于无书可读、无门可投的寒门学子,在听到这个消息的瞬间,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一座向他们所有人开放的、拥有海量藏书的皇家图书馆?
一次不同出身、只凭才学选拔官员的秋闱大考?
这……这简直是千百年来从未有过的盛事!是打破了门阀枷锁的惊雷!是照亮了寒士前路的明灯!
“苍天有眼!陛下圣明啊!”一个在破旧书院中苦读,却连一套完整《五经》都买不起的寒门学子,跪在地上,泪流满面。
“快!收拾行囊,即刻赴京!此乃千载难逢之机,断不可错过!”无数州县的客栈、酒肆中,充满了这样激动难抑的议论和准备出发的身影。
一时之间,从大唐的四面八方,无数身着青衫、背负书笈的身影,怀揣着梦想与激动,如同百川归海一般,踏上了通往帝都长安的道路。官道上,旅店中,随处可见风尘仆仆的学子。他们中有青春年少的童生,有屡试不第的中年人,甚至还有白发苍苍却壮志未泯的老儒生。整个帝国的知识阶层,都被这股强大的引力所搅动,向着长安汇聚。
而此刻的长安城,更是如同一个巨大的磁石,吸引着天下英才。城内的客栈早已爆满,酒肆茶馆中坐满了高谈阔论的学子,就连许多民居都临时腾出房间,租赁给这些远道而来的赶考士子。空气中弥漫着一种前所未有的、蓬勃向上的朝气与紧张的期待感。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意外穿越大唐,李世民乐疯了请大家收藏:(m.zjsw.org)意外穿越大唐,李世民乐疯了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