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十一年的初冬,一场细雪悄然飘落长安,覆盖了皇城的琉璃瓦,为这座日益繁盛的帝都平添了几分静谧与肃穆。几日过去,秋闱的喧嚣渐渐沉淀,但另一场将在文化领域掀起更大波澜的风暴,正在立政殿内悄然酝酿。
这一日,长乐公主李丽质依惯例入宫探望母后。自出嫁以来,她气色愈发红润,眉宇间既有少女的明媚,又添了几分为人妻的温婉娴静。林昊作为驸马,自然也陪同前往。立政殿内,炭火烧得正旺,温暖如春,驱散了窗外的寒意。长孙皇后气色平和,正与女儿说着体己话,见林昊到来,亦是含笑颔首。
闲谈片刻后,林昊从随身携带的一个锦袋中,取出了一叠写得密密麻麻的稿纸。稿纸上的字迹工整而奇特,除了熟悉的汉字,还夹杂着许多看似简单、排列奇特的符号。
“陛下,皇后娘娘,”林昊将稿纸呈上,语气平和却带着一种不容忽视的认真,“这是臣近来整理出的一套注音之法,臣称之为‘拼音’。”
“拼音?”李世民接过稿纸,饶有兴致地翻看着,长孙皇后也投来好奇的目光。李丽质则挨着林昊坐下,眼中带着对夫君无条件的信任与兴趣。
“正是。”林昊解释道,“相较于如今通用的‘反切法’,需用两字相切,如‘德红切’得‘东’音,此法颇为繁琐,且若无师承,难以掌握。臣这拼音,则简便许多。”
他指着稿纸上的符号,开始详细讲解:“这些是‘声母’,如b、p、m、f……代表字音开头的部分;这些是‘韵母’,如a、o、e、i……代表字音后面的部分。将声母与韵母相拼,即可得出字音。”
为了更直观,他拿起笔,在一张空白的纸上写下一个“唐”字,然后在旁边标注上“t-a-n-g”。
“陛下请看,‘唐’字,用拼音标注,便是如此。t是声,ang是韵,相拼即为‘tang’,唐音。”
李世民和长孙皇后都是天资聪颖之人,立刻便看出了门道。李世民用手指虚点着那几个符号,尝试着拼读:“t…ang…tang!妙啊!果真直接!”
林昊继续深入:“不仅如此,汉字读音还有高低起伏之分,臣将其归纳为四种声调。”他一边说,一边在“tang”旁边画了四个小符号,“一声平,二声扬,三声拐弯,四声降。比如‘汤’、‘唐’、‘躺’、‘烫’,拼音皆是‘tang’,区别就在于这声调之上。”
他逐一示范,发音清晰。李丽质在边上听得津津有味,也跟着小声模仿,眼中异彩连连。
李世民与长孙皇后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震惊与狂喜!他们太清楚这意味着什么了!这看似简单的“拼音”,一旦推广,将彻底改变启蒙和教育的方式!以往孩童识字,需先生口传心授,反复用反切法练习,效率低下,且极易因方言或师承不同导致读音谬误。而这拼音,规则明确,符号简单,几乎可以无师自通!这将极大降低识字的门槛,加速知识的传播!
“此法……此法真乃教化之神器!”李世民激动地站起身,在殿内踱了两步,目光灼灼地盯着林昊,“若以此法蒙学,天下孩童识字之速,何止倍增!”
长孙皇后也颔首赞叹:“昊儿此法,惠及万民,功在千秋。以往深宫女子读书,亦苦于音韵难明,若有此法,倒是简便了许多。”
“父皇、母后,儿臣也觉得此法精妙无比!”李丽质也忍不住出声赞同,脸上带着与有荣焉的骄傲。
“正是此理!”李世民停下脚步,当机立断,“此事关系重大,需承乾一同参详。”他立刻命内侍,“速召太子至立政殿!”
不多时,太子李承乾匆匆赶来。他向父皇母后见礼后,目光便落在了那叠稿纸上。李世民示意林昊再为太子讲解一遍。
林昊依言,将拼音的原理、声母、韵母、声调又清晰地阐述了一次。李承乾亦是聪慧之人,稍加点拨便已明白,他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立刻意识到了这“拼音”对于推广文教、统一官话(雅言)的巨大潜力,也瞬间明白了父皇急召自己前来的深意——这是要将推行拼音的重任,交到他的手上!
就在立政殿内所有人都沉浸在这“拼音”带来的震撼与对未来蓝图的憧憬中时,林昊看着陷入思考的李世民和李承乾,心中一动,一个更加宏大、堪称跨时代的想法,如同划破夜空的闪电,骤然涌现。
他清了清嗓子,声音平稳却带着石破天惊的力量,开口说道:
“陛下,太子,既然有此拼音之法,何不借此东风,做一件千古未有的文治盛事?”
瞬间,所有人的目光再次聚焦在他身上。
林昊迎着李世民、长孙皇后、李承乾乃至李丽质那探究和期待的目光,缓缓说出了他的构想:
“如今天下,尚无一部能够系统归纳所有汉字形、音、义的典籍。前朝虽有《说文解字》释其形义,亦有《切韵》等书论其音韵,然皆未能将三者完备合一,且检索不便,卷帙浩繁。”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意外穿越大唐,李世民乐疯了请大家收藏:(m.zjsw.org)意外穿越大唐,李世民乐疯了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