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国福走到打菜处。大食堂只有两个窗口,一个打饭,一个打菜,需要自己带餐具,这里面没有桌椅板凳,自己打了饭菜,找地方蹲着吃饭。马国福从背篓里掏出四个饭盒,两个饭盒装了米饭。白花花的大米饭,他们还真的没有吃过。马国福狠了狠心打了两盒。两毛钱一张饭票。又打了一个红烧肉,一个炒白菜,一个炒茄子。分量都足足的,他把打好的饭盒盖好,放进背篓,又付了五角钱和一张肉票。旁边有个大桶,里面有米汤,是免费的。马国福拿了一个空饭盒打了纸盒子,盖好。才背着背篓带着杨翠走到门口。“你三爷爷还没有过来吗?”马勇祯摇摇头。马勇芬也跟着摇摇头。马国福把背篓放下道,“我去看看。估计三叔不想过来。”杨翠道,“我们直接过去找他吧。去大桥那边吃饭也行,这里人太多了。”现在来大食堂吃饭的人多了起来,旁边已经有人坐着吃起了饭。马国福想想也行,于是一家人离开了大食堂,马国福背着重的那个背篓。装饭盒的背篓杨翠背着,马勇祯背着马勇芬,马勇伟拉着哥哥的衣角。一行人走到大桥边,就看见了大树根抽烟的三爷爷,老牛拴在大树上,三爷爷给它喂了些草,老牛悠哉悠哉的吃着草。甩着尾巴赶苍蝇。马勇祯看见了人就跑着叫道,“三爷爷。你咋不过去大食堂,我们都等你半天了。都要饿死了。”
他气喘吁吁的跑到牛车边,马勇芬都快掉地上了,费力的把她丢在牛车上。马勇芬“咯咯咯咯咯”的笑个不停。三爷爷问道,“你们要回去了吗?”马勇伟也跑到了车边,“我们打了饭,爹说要跟三爷爷一起吃。我们过来找三爷爷一起吃饭呢。”
三爷爷叹气,现在家家都不富裕,他已经欠老五家太多了。马国福背着背篓走到牛车旁,三爷爷帮忙把背篓放在牛车上。又接过杨翠背上的背篓。马国福拿出水壶“咕咚咕咚”的喝了几口水。“谁要喝水?”他把水壶递出来。马勇祯抢过喝了几口,“呜,呜,啊。”马勇芬对着哥哥伸手要水喝。马勇祯喂她喝了两口。又把水壶递给杨翠,杨翠用手擦擦水壶口递给三爷爷,“三叔,喝水。”“不用,不用,我有带着水的。”他从挂在车上的布包里拿出水壶。马国福已经把菜摆出来了,不知道三爷爷从哪里搬来的石台。刚好够放下饭盒,他又去旁边撇了几根树枝当筷子用。他把饭分到盒盖上,一大半饭盒的饭,递给三爷爷,“三叔,快吃。菜都要冷了。”跑业务接过饭盒。“多了,多了,你们再分分。”“还有一盒呢。快吃吧。”他把分出来的盒盖递给两个儿子。另外一盒饭,分了一部分出来给小女儿。然后分出来一部分,把剩下的都递给杨翠。几人蹲在石头旁边,吃着饭,马勇芬不会用筷子,杨翠一边吃饭,一边喂她。大食堂的厨师做菜就是好吃,几人连汤汁都吃干净了。马国福把米汤一人分了一点。吃饱喝足。马国福把饭盒拿去河边洗干净,放进背篓里。马国福问道,“三爷爷,还有人要一起回去吗?”现在这里只有他们一家人。三爷爷道,“族长去公社拿资料,让我等他一起回去。”“哦,那等一下。”马勇芬已经有些瞌睡了,她坐在马车上,头一点一点的,马国福抱起闺女,坐在马车上。马勇芬安心的闭上眼睛窝在她爹怀里睡着了。马勇祯和马勇伟在旁边玩丢石子。马勇伟悄悄问道,“哥,我想吃糕点。”“刚刚吃好饭,你吃得进去吗?”马勇伟想想,然后摸摸自己的肚子道,“还能放一块糕点进去。”马勇祯道,“回去给你吃两块。乖啊。”俩人头对头的说悄悄话,杨翠靠在树根闭眼休息。三爷爷给老牛喂了些水。这是头水牛,体型大,力气也大,头上两只角很大。“啃吃啃吃”的喝了半桶水。然后“哼,哼。”的喷鼻子。这条路刚通,三爷爷是唯一一个赶牛车的人。其他村子估计还没有做好车兜,三爷爷家的车兜,是马国福知道要修路,就和三叔每天晚上加班做的。轮胎还是他去废品收购站买的自行车轮子,一个不够,他用四个轮子固定在一起,当成一个轮子用的。怕撑不稳,又用木棍十字架支撑住每个轮子。很是稳固。这样比用木轮子更轻些,跑起来也快。估计用不了多久,其他村子也会有跑这条路的牛车。到时候,这个位置,估计会有好几辆牛车停着等人。就在众人都快睡着时,族长来了,看着一脸笑容的族长,想来是有什么好事了。族长走近道,“三叔,不好意思,让你们等久了,主任请我在他们食堂吃了饭。三叔,你吃饭没有?”三爷爷道,“吃了吃了,老五家的买过来一起吃的。”“那行,走吧,回村了。”族长坐在马国福旁边。“老五带家人来买年货吗?”他看见车里有两个背篓。马勇祯爬上车坐在中间,杨翠也坐在中间,马勇伟被马国福抱上车,放在他们中间。三爷爷把牛绳从树上解下来,拉着牛车拐了个弯,才坐上牛车,赶着牛上了新修的大路。回去的路都是上坡,牛走的不快,不过还好路很平。也不颠簸,摇摇晃晃的,几人都有些冲瞌睡。马国福抱着睡熟的马勇芬,族长和他聊着什么。一个半小时后,车子回到了村口。牛车进不了村子,族长下车后道,“让村里的人修修路,以后牛车也能进村子里。”马国福笑道,“那感情好。”他把几个孩子叫起来。把两个背篓拿下来,帮忙三爷爷把车兜拆下来,然后固定在核桃树根上。这才带着家人回家,三爷爷还要去放牛,没和马国福他们回家。几人到家,还是很轻松,马国福感叹道,“有马路就是好啊,打个盹就回到家了,一点也不累人。还节省时间,平时去个公社回来要天黑了,现在还可以赶下午的上工。”杨翠道,“对呀,这路修得真好。去的时候真快,你看我们天亮才去,四十多分钟就到了。已经有路要两个多小时。就是回来都是上坡路,老牛走得有些慢了。要是换成骡子,那就快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我当大哥的那些年干脆去上门算了请大家收藏:(m.zjsw.org)我当大哥的那些年干脆去上门算了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