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枢阁”的平稳运行,让玄灵子(林玄)和苏清月在现代社会真正扎下了根。他们不再是初来乍到、需要摆摊算命的异类,而是拥有了正式身份、受人尊重的特殊领域专家。凭借一手融合了太素传承与现代科技的玄妙医术,他们解决了许多困扰顶尖医院的疑难杂症,尤其是在精神领域、能量失衡、以及一些原因不明的器官衰竭方面,屡建奇功。虽然病例数量被严格控制,消息也在高层小范围流传,但“灵枢阁林医师”的名号,已然成为某种程度上的传奇。
王凯这个“宣传主管”当得不亦乐乎,虽然不能公开宣传灵枢阁的神异,但他利用网络写手的特长,将林玄和苏清月“包装”成了精通古中医、善于心理疏导的年轻专家,偶尔在许可的范围内,发布一些经过删减的“养生小贴士”或“心理调适案例”,倒也吸引了不少对传统文化和身心健康感兴趣的粉丝,算是用一种合规的方式,为灵枢阁积累着世俗层面的声望。
玄灵子很享受这种平静而充实的生活。每日坐诊、研究太素典籍、与苏清月探讨医道、偶尔借助研究所的设备尝试炼制一些低阶的丹药或简易法器,他感觉自己对《太素灵枢总纲》的理解日益精深,体内那熔金般的内息愈发凝练,对五行蕴灵鼎的掌控也熟练了许多。他甚至开始尝试,将一些基础的导引吐纳之法,进行科学化的简化与改良,希望能找到一条安全、普适的强身健体之路,惠及更多人。
苏清月的进步更是神速。融合了幽玹的意识底蕴后,她不仅拥有了庞大的幽冥知识库和部分权能,其本身的医学天赋和灵觉也得到了极致开发。她现在能轻易看透常人身上的“气”与“光”,精准判断其健康状况和情绪波动,甚至能引导一丝微弱的太素内息为病人梳理经脉。她在灵枢阁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成为了玄灵子不可或缺的得力助手。两人在工作中的默契日渐加深,生活中的相处也越发自然温馨,一种朦胧而真切的情愫在悄然生长。
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
这天,沈墨言亲自来到灵枢阁,脸色带着一丝不同寻常的凝重,并非源于危机,而是带着一项全新的、极具挑战性的合作提议。
“林顾问,苏研究员,”沈墨言将一份厚厚的计划书放在桌上,封面上印着“‘天网’空间能源稳定计划(绝密)”,“国家有一个重点项目,遇到了技术瓶颈,经过专家组论证,认为你们或许能提供一些……超越常规思路的帮助。”
他打开计划书,里面是复杂的轨道计算图、能量分布模型以及一种名为“混沌场效应”的技术难题描述。
“简单来说,我们正在构建一个覆盖全球的、新一代的能量监测与通讯网络,可以理解为升级版的‘北斗’和能源互联网的结合体。但在地球近地轨道某些特殊区域,存在一种难以解释的‘混沌场’,它会随机干扰甚至吞噬卫星传输的能源束和信号,导致网络极不稳定。常规的屏蔽、补偿技术效果甚微。”
沈墨言指向模型上几个不断闪烁的红色区域:“这些‘混沌场’的能量性质非常奇特,非电磁,非引力,更接近……一种活跃的、无序的空间本身能量的泄露或者说‘湍流’。我们现有的物理学框架,很难对其进行有效建模和干预。”
空间能量湍流?玄灵子心中一动。这描述,让他想起了《太素灵枢总纲》中关于“天地之息”与“虚空之脉”的论述。在他看来,天地如同一个巨大的生命体,有其自身的“呼吸”与“经络”,所谓的“混沌场”,或许就是这些“虚空之脉”在某些节点发生了“壅塞”或“紊乱”?
“你们想让我们怎么做?”苏清月问道,她的灵觉让她对那种“无序”的能量场也产生了本能的兴趣。
“我们希望能借助二位的特殊感知能力,尤其是对能量本质的理解,”沈墨言诚恳地说,“协助我们重新分析这些‘混沌场’的数据,看能否找到其内在规律,或者……提出一种能够‘疏导’或‘平复’这种能量湍流的非传统技术路径。”
这是一个将古典玄学智慧应用于最前沿科技领域的绝佳机会!也是灵枢阁价值得到国家层面认可的体现。
玄灵子和苏清月对视一眼,都看到了对方眼中的跃跃欲试。
“我们可以试试。”玄灵子点头应承下来。
接下来的日子里,灵枢阁暂时减少了对外接诊,玄灵子和苏清月将大部分精力投入到了“天网计划”中。
他们获得了最高权限,可以调阅所有的原始监测数据,甚至通过特殊的虚拟现实设备,“身临其境”地感受那些轨道上“混沌场”的能量模拟。
在常人看来杂乱无章、充满破坏性的能量乱流,在玄灵子的望气术和苏清月那融合了太素与幽冥的独特灵觉下,却呈现出另一番景象。
那并非纯粹的死寂与混乱,而更像是一种失去了“节奏”和“导向”的、过于“活泼”的虚空能量。如同一条原本应该平缓流淌的地下河,因为地质变动而到处喷涌,形成了破坏性的泉眼。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我在现代用医术修仙请大家收藏:(m.zjsw.org)我在现代用医术修仙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