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典的狂欢余温尚未散尽,都城街巷间仍残留着歌舞与酒浆的气息,但权力中枢的暗流已悄然涌动,深层的政治影响正随夜幕渐深而逐渐显现。尧帝的宫殿内,青铜灯盏里的烛火明明灭灭,映得梁柱上的云纹忽明忽暗。老人抬手屏退了侍立两侧的近臣,殿门在身后缓缓闭合,空旷的殿宇中,只余下他与舜相对而立。
尧帝缓步走向窗边,玄色冕旒上的玉珠轻轻晃动,映着烛光,勾勒出他睿智却难掩疲惫的面容。他望着窗外格外明亮的星空,银河如带横贯天际,良久才缓缓开口,声音平和却似裹挟着千年历史的重量:“重华啊,你且看如今这天下。”
舜恭敬地垂首而立,玄端礼服的下摆垂落在冰凉的白玉地砖上,他顺着尧帝的目光望向窗外,轻声应和:“帝君所见,皆是太平之象。”
“水患渐平,万民归心,就连昔日桀骜的三苗部落,如今也遣使来朝,”尧帝转过身,目光落在舜的身上,带着几分欣慰与考量,“禹这孩子,十三年栉风沐雨,终是立下了这不世之功。”
“是。”舜抬起头,语气中满是恳切,“禹之才之功,旷古烁今。他能率民众疏通九河、划定九州,不仅凭的是过人魄力,更有体恤百姓的仁心。此乃帝君慧眼识人,是部落联盟之福,更是天下苍生之幸。”
尧帝微微颔首,抬手揉了揉眉心,岁月在他掌心刻下的纹路愈发清晰:“朕老了。前些日子处理联盟议事,不过两个时辰便觉精力不济,批阅竹简时,眼也愈发花了。这天下,是时候交给更有精力、更有能力的年轻人了。”
舜心中一动,指尖微微收紧,他知晓,帝君即将说出这场夜谈中最重要的话。殿内的烛火噼啪作响,将两人的影子拉得很长,交织在斑驳的墙壁上。
“昔日,朕将帝位传于你,是因你贤能,能调和各部矛盾,让百姓安居乐业,可承天下重任。”尧帝的目光愈发深邃,带着询问与托付的意味,“如今,你看禹——其德其才,能让诸侯信服;其功其望,能让万民拥戴。他,是否已足以肩负这天下重任?”
舜没有丝毫犹豫,坦然迎上尧帝的目光,语气坚定:“帝君明鉴。禹此人,公而忘私。十三年间,他三过家门而不入,足胝手胼却从无半句怨言,终平水土、定九州,功盖寰宇。且他为人敏给克勤,从不违背道义,待人仁厚可亲,所言皆有信用;其声音合于音律,举止合乎礼法,堪称百王之表。臣以为,禹乃天命所归,民心所向,是最合适的继承者。若帝君决意如此,臣愿尽心竭力,辅助于他。”
这番话并非虚言。舜心中清楚,自己擅长内部治理,能协调各部关系、发展农耕民政,可面对天下一统后的开拓与挑战,禹的魄力与智慧更胜一筹。如今禅让之事提上日程,他更愿主动让路——这场持续多年的“试用期”即将圆满结束,他也终于能卸下重担,专注于自己真正擅长的领域。
尧帝闻言,脸上露出久违的欣慰笑容,眼中的疲惫也消散了几分:“好,好!你能有这般公心,朕心甚慰。禅让之道,本就该以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而非私相授受。待禹从治水前线回都,朕便将此意昭告天下,让各部首领与长老共同见证。”
夜色渐浓,宫殿外的风掠过檐角的铜铃,发出清脆的声响。都城的权力核心,已在这平静的夜谈中,为一场古老的“权力交接仪式”谱写序曲。此时的禹,或许还在黄河岸边指挥民众疏浚河道,未曾想到,自己即将迎来的不仅是英雄的凯旋,更是一个新时代的开启。
【跨时空吐槽互动】
组织部长:“论规范流程,还得看尧帝这套!整个禅让流程,从提名到表态,环环相扣,比现代竞聘还规范!”
历史学者:“这绝对是禅让制的光辉时刻!摒弃血缘世袭,以‘天下为公’为核心,真正做到‘选贤与能’。”
舜(内心OS):“终于要交班了!”
弹幕:“尧帝:退休报告的草稿都快写好了,就等禹回来签字画押!”
“舜:师兄(禹比舜年长,相传曾共辅尧帝)快回来接盘!再晚一步,我就要被长老们的奏折淹没了!”
“禹(隔空喊话):???我还在挖渠呢,刚解决完淮河的淤塞问题,你们就给我安排好‘CEO’职位了?”
喜欢帝王串串烧请大家收藏:(m.zjsw.org)帝王串串烧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