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团公司成立了,各路诸侯……区域总裁们揣着授权书(斧钺)和经营目标(KPI)奔赴各自的“市场”了。但董事长姬发和首席文化官周公旦深知,光有架构不行,必须有统一的企业文化和严格的管理制度,否则迟早变成一盘散沙,甚至内部竞争。
于是,在镐京总部,以周公旦为首的核心管理层,开始了日夜不休的“公司章程”和“企业文化手册”编纂工作。这项工作,后世称之为“制礼作乐”。
【跨时空吐槽会议室】
秦始皇:(嗤笑)搞那么复杂,直接郡县制,总部直管,效率最高!看看你们后来乱成啥样!
汉武帝:(点头)虽需推恩削弱,但秦兄所言极是,中央集权方是正道。不过初创期,分封以稳局面,倒也能理解。
司马懿:(幽幽道)制度是死的,人是活的。再完善的章程,也挡不住有野心的分公司经理啊……
武则天:这《周礼》倒是把尊卑秩序写透了,就是对女性高管不太友好,差评!
周公旦的办公室(一间堆满竹简的屋子)成了最忙碌的地方。他眼里布满了血丝,面前摊开着无数草案。
“董事长,这是《爵位职级与薪酬福利管理办法》草案,”周公旦递给姬发一卷竹简,“明确规定了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对应的仪仗、宫室、车马、服饰标准。绝对不允许子公司CEO享受超越其职级的待遇,避免内部攀比和资源浪费。”
姬发点头:“嗯,好。得定细一点,比如侯爵的马车用几匹马?拉车的马毛色要不要统一?不能让他们瞎搞。”
“这是《诸侯朝觐与贡赋考核条例》,”周公旦又递过一卷,“规定了各分公司CEO需要定期回总部述职(朝觐)的频率和礼节,以及需要上交的利润(贡赋)种类和数量。逾期不交或考核不合格者,将受到警告、削减预算(封地)、甚至解除授权(削爵)的处罚。”【公司制度梗:述职报告与绩效考核】
姬发补充:“再加一条,述职报告不能光说成绩,必须包含遇到的问题、竞争对手动态(夷狄活动)以及下一步工作计划!”
“这是《集团内部纠纷仲裁法》,”周公旦继续汇报,“分公司之间难免有业务摩擦或地盘争议,不能动不动就私下武斗,必须上报总部,由我们依据章程进行仲裁。”
姬发:“对!要强调流程!一切按规矩办!谁不按流程来,就是破坏集团团结!”
最重要的则是《周礼》本身,它几乎涵盖了所有方面:
· 祭祀之礼: 相当于集团公司的重大公关活动和精神建设,规范了祭天、祭祖的流程,强化“天命所归”的品牌合法性。
· 丧葬之礼: 规定了不同职级的员工……诸侯的丧葬规格,避免奢靡浪费,也体现等级差异。
· 婚礼: 强调“同姓不婚”,鼓励诸侯国之间通过联姻建立“战略合作”关系,相当于分公司之间的业务捆绑和交叉持股。【商业合作梗】
· 宴饮之礼: 规定了吃饭喝酒的座位次序、歌舞规格,甚至用什么器皿。这是维护职场秩序、彰显身份的重要场合,绝对不能乱。
· 乐制: 制定了统一的音乐标准(雅乐)。什么场合用什么音乐,都有严格规定。相当于集团公司的司歌和背景音乐,用于烘托企业文化氛围,增强凝聚力。“听到这个调调,就要想起自己是周集团的人!”周公旦如此解释。
这套体系极其繁琐复杂,几乎把所有人的行为规范都框住了。
一位小诸侯(县城办事处经理)看完草案后哀叹:“这比当年在商朝手下干活规矩还多!连吃饭先迈哪只脚都有规定?KPI考核还跟礼仪挂钩?太难了!”
但周公旦态度坚决:“无规矩不成方圆!企业文化的塑造,就在于细节!要让‘合乎礼’成为所有员工的肌肉记忆和本能反应!这样,我们大周集团才能区别于那些没有企业文化的蛮夷公司,才能基业长青!”
不仅如此,周公旦还高度重视“企业传承”问题,制定了“宗法制”:
· 核心要点: “嫡长子继承制”。董事长(天子)职位只能由正妻(嫡)的长子继承。分公司CEO(诸侯)之位也同样。
· 目的: 避免内部因继承权问题发生争斗,确保股权和管理权的平稳过渡。其他儿子则分出去成为小股东(卿大夫),层层分封,形成一张以血缘为纽带的稳定管理网络。【公司传承梗:避免股权纠纷】
姬发看着这厚厚的几大摞“公司章程”,既欣慰又头疼:“王弟,你这规定得是不是太细了?能执行下去吗?”
周公旦信心满满:“董事长,初期必然有阻力,但只要我们坚持推行,将其与绩效考核、晋升通道绑定,久而久之,必能深入人心!这叫‘流程化管理’和‘价值观驱动’!”【现代管理学术语】
于是,大周集团的企业文化——《周礼》,伴随着详细的KPI考核指标,开始向各个分公司强力推行。镐京总部时不时派出“企业文化督导组”到各地巡查,检查诸侯们是否合规。
诸侯们一边吐槽这规矩比甲骨文还难啃,一边不得不努力学习适应,毕竟年终考核(贡赋和朝觐)关系到自己的切身利益和职位安危。整个周朝,仿佛一家刚刚完成并购重组,正在强力推行标准化管理的巨型企业,虽然磕磕绊绊,但总算有了个框架。
---
喜欢帝王串串烧请大家收藏:(m.zjsw.org)帝王串串烧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