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恒的“省钱模式”运行了一段时间,虽然成效显着——国库的“现金流”压力得到了缓解,但也触动了太多人的利益。终于,在一次关于“大型基建项目”的朝会上,矛盾爆发了。
一位负责宗庙礼仪的官员出列上奏:“陛下,如今四海升平,国泰民安。然高皇帝(刘邦)、孝惠皇帝之宗庙,多年未有大修,部分殿宇已有损毁。臣请拨付专款,对两座宗庙进行一次全面‘硬件升级’,以彰显孝道,巩固国本。”
这话说得冠冕堂皇,引经据典,把项目提升到了“企业文化建设”和“核心价值观传承”的高度。
立刻有不少官员附和。
“是啊陛下,宗庙乃国家根本,不可不敬。”
“适当的投入,有助于提升集团品牌形象和员工凝聚力。”
刘恒坐在龙椅上,面无表情地听着。他心里跟明镜似的:修宗庙是假,想借着大工程给自己部门搞点“预算”,顺便捞点油水是真。这种“打着红旗反红旗”的项目,他见得多了。
等众人说得差不多了,他才缓缓开口:“爱卿所言,甚合礼制。”
提议的官员心中一喜。
但刘恒话锋一转:“不过,朕近日查阅‘集团财报’,发现去年各地‘分公司’上报的‘营收’(税收),仍有三分之一郡县未能完成KPI。关中有数万百姓,家中存粮不足以度过今冬。北境匈奴,‘竞对’威胁日益加剧,边防将士的饷银和装备,尚有待补充。”
他每说一句,底下官员的脸色就凝重一分。
“诸位爱卿觉得,”刘恒目光扫过众人,“是已经故去的先帝们的庙宇整洁重要,还是眼下数万嗷嗷待哺的员工(百姓)和正在前线抵御‘恶意收购’(匈奴入侵)的将士们重要?”
“这……”提议修庙的官员额头冒汗,“自然是活人重要……但孝道……”
“孝道在心不在形!”刘恒打断他,“先帝们若在天有灵,看到他们的子孙为了给他们的庙宇贴金镶玉,而让本可活命的百姓冻饿而死,让戍边将士缺衣少食,他们会作何感想?他们会觉得这是孝吗?这是不仁!是陷先帝于不义!”
一番话,掷地有声,说得那官员面红耳赤,讷讷不敢言。
这时,又有一位掌管宫室营造的将作少府官员站出来:“陛下,即便不修宗庙,未央宫多年失修,部分宫墙已有倾颓之风险,存在‘安全生产隐患’。臣请拨付预算,进行必要的‘维护性修缮’。”
这个理由听起来就务实多了,安全第一嘛。
刘恒点了点头:“爱卿考虑周到。安全隐患,确实不容忽视。”
将作少府心中一松。
“这样吧,”刘恒接着说,“你组织人手,对未央宫所有宫室、墙体进行一次全面‘安全风险评估’。将存在严重隐患,必须立即维修的部分,列一个清单和预算报上来。记住,是‘必须维修’的部分。那些只是为了好看,或者可以暂缓的,一律不许列入。”
他盯着将作少府,补充道:“朕会亲自去现场核查。若发现清单有虚报、夸大之处,爱卿这个‘项目负责人’,就该考虑一下自己的‘职业前景’了。”
将作少府背后一凉,连忙躬身:“臣……臣遵旨!”
连续两次“项目申请”被老板用这种“极致性价比”的思维怼了回来,朝堂上一时陷入了沉默。大家都看出来了,这位新CEO不仅抠门,还极其精明,想从他手里骗预算,难如登天。
刘恒看着沉默的众臣,语气缓和了一些:“朕知道,大家都是为了公司好。但好钢要用在刀刃上。如今集团的战略重心是‘恢复生产,稳定民心’,所有的资源都要向这个方向倾斜。等将来公司‘利润’丰厚了,‘现金流’充沛了,该有的体面,自然会有的。”
他挥了挥手:“散朝吧。诸位回去,都好好想想,自己部门的预算,还有哪些地方可以优化,如何能用最少的钱,办最多的事。”
大臣们心事重重地退了出去。他们明白,在刘恒手下当差,想靠搞大项目、大排场来博取政绩的路,是彻底行不通了。要想得到老板赏识,就得真正学会如何“省钱办事”。一场自上而下的“降本增效”风暴,正在席卷整个大汉管理层。
跨时空吐槽大会:抠门祖孙的隔代共鸣
夜深人静,刘恒还在灯下批阅奏章。那是各地上报的请求减免赋税或请求财政拨款的文书。他看得极其仔细,不时用朱笔写下批注:“核准,但需严格审计款项用途”、“驳回,令其自行克服困难”、“准其一半,余下部分令其自筹”……
高强度的工作和极致的精打细算,让他感到一丝疲惫。他揉了揉眉心,端起旁边已经凉了的茶水喝了一口。为了省炭火,他连晚上批奏章时,都不让在暖阁里烧得太热。
就在他神思恍惚之际,眼前似乎有流光闪过,耳边响起了一阵奇异的、仿佛来自不同时空的嘈杂议论声。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帝王串串烧请大家收藏:(m.zjsw.org)帝王串串烧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