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尘站在农场中央的观景台上,俯瞰着这片他倾注心血的土地。
明月农场现有职工1000人,他对记者说道,人员分配是这样的:160人管理稻田,40人管理菜地,40人管理果园,60人负责养殖。
其余720人主要从事传统手工艺:织锦、织布、刺绣、制衣、制鞋,以及陶瓷、漆器、竹器制作。
他指向远处的织造区,那里有一排排整齐的织机在阳光下闪烁:
我们最引以为傲的是云锦制作。这种传统工艺要求极高,一匹上好的云锦从原料到成品需要数月时间。
月尘语气中带着自豪:我们的云锦最低3万元一匹,每年能织80匹;普通丝绸年产300匹;刺绣作品60匹,单价5万元。
他带着大家走向制衣坊,那里陈列着几套精美的高档服装:制衣坊有50名技艺精湛的裁缝,我们制作的高档服装一套售价5万元。目前已售出120件,另有30件是客户订做的,订做价格最低20万一套。已经售出15套。
月尘指向远方的稻田:农场现有耕地1000亩,但这只是我刚买下时的可用耕地。实际上总共有2600亩土地。
他的表情变得严肃:那一千六百亩土地,因为前老板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土壤遭受严重破坏,目前正在恢复中。
他指向农场边缘的一大片区域,那里的土地看起来略显荒芜,但已有新绿冒出:土地修复是个缓慢的过程,我们采用传统堆肥和生物修复技术,预计还需要一年时间才能完全恢复。
月尘眺望着远方,我计划在明年,将稻田扩大到1500亩,同时扩大养殖规模。
他解释道:传统农业需要足够的规模才能形成完整的生态循环。扩大稻田不仅能提高粮食产量,还能为我们的养殖业提供更多优质饲料。
很多人问我,为什么坚持传统手工艺?月尘微笑道,看看这些数据就知道——
他指向远处正在劳作的织工:一匹云锦3万元,看似价格不菲,但制作周期长,工艺复杂,实际上利润并不高。我们坚持,是因为这代表了华夏农耕文明的精髓。
月尘语气变得深沉:每一匹云锦都承载着千年智慧,每一件刺绣都凝聚着匠人心血。这些不是简单的商品,而是文化的载体。
他指着正在晾晒的丝绸:我们的丝绸制品远销海外,被视为奢侈品。但真正的价值不在于价格,而在于它代表的工艺传承。
傍晚时分,夕阳为农场披上了一层金色。月尘站在观景台上,展望未来:明月农场的目标不仅仅是经济效益,更是对传统农耕文明的传承与创新。
他指着正在恢复中的土地:那些被化肥农药破坏的土地,就像被现代工业文明遗忘的传统工艺一样,需要耐心修复和培育。
月尘语气坚定地说道:明年我们将扩大生产规模,但始终坚持绿色有机和传统工艺两条底线。规模可以扩大,但品质和传承不能妥协。
“很多人只看到了我们农场的粮食和手工艺品,月尘对身旁的《华夏农耕》剧组说道,但实际上,我们的产值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他指向远处的蜂场:明月山庄的蜂产品品质极高。我们采用传统养蜂方法,不使用任何抗生素和化学药剂,蜂蜜、花粉、蜂胶都是纯天然产品。
月尘解释道:我们的蜂蜜年产量约5000公斤,但售价是普通蜂蜜的3-5倍。因为品质好,很多高端客户直接订购,供不应求。
他接着指向茶园:我们的茶叶种植在海拔600米的山坡上,昼夜温差大,茶叶积累了丰富的芳香物质。我们主要种植龙井、碧螺春等名优品种,年产约2000公斤。
但我们不追求产量,月尘强调,而是注重品质。我们的茶叶经过手工采摘和传统工艺制作,一斤茶叶售价可达2000元以上。
月尘带着记者,游客来到花卉种植区,这里种植着各种名贵花卉:我们种植的花卉主要用于出口和高端花艺市场。比如这种蓝色妖姬,一朵售价可达200元。
他指向远处的野生蘑菇和木耳采摘区:明月山庄的森林里生长着大量野生蘑菇和木耳,这些都是大自然的馈赠。我们每年组织村民采摘,年产量约2000公斤。
但我们只采摘成熟的野生菌,月尘解释道,而且严格控制采摘量,确保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他接着指向一片竹林:这片竹林出产的竹笋品质极佳,年产约5000公斤。我们采用传统方法腌制和加工,制成各种风味独特的笋制品。
月尘回到山庄的会客厅,打开笔记本电脑,向剧组展示农场的综合产值:如果把蜂产品、茶叶、花卉、野生蘑菇、木耳、竹笋等副业产品计算在内,我们的总产值会更高。
他指着屏幕上的数据:
蜂产品:年产值约150万元
茶叶:年产值约400万元
花卉:年产值约300万元
野生蘑菇和木耳:年产值约100万元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赚钱是工作,修仙是生活请大家收藏:(m.zjsw.org)赚钱是工作,修仙是生活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