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候的李煜,就像个“被赶鸭子上架的学生”:老师(命运)非要让他考“治国专业”,可他只复习了“作词专业”,考场上只能“抓瞎”。但他自己还没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依旧天天在宫里和美人(比如小周后)赏花、喝酒、写词,把皇宫变成了“南唐文艺沙龙”。
第二章 皇帝生涯:把“朝堂”当“文艺沙龙”,把“治国”当“副业”
李煜当皇帝的15年,堪称中国古代“最离谱的皇帝日常”。别的皇帝“以天下为己任”,他“以诗词为己任”;别的皇帝“宵衣旰食”,他“昼夜宴饮”;别的皇帝“练兵强兵”,他“填词作曲”。要是用“职场KPI”来考核,他绝对是“垫底员工”,但要是用“词坛KPI”,他绝对是“销冠”。
2.1 后宫“文艺团建”:和小周后的“甜蜜创作时光”
李煜这辈子最有名的“绯闻”,就是和大小周后的故事。大周后叫周娥皇,是个才女,会弹琵琶,还能谱曲;小周后是大周后的妹妹,比姐姐更年轻漂亮,也懂文艺。李煜和这姐妹俩在一起,哪是“皇帝和后妃”,分明是“文艺情侣”。
大周后还在的时候,李煜和她经常一起“搞创作”。有一次,大周后弹琵琶,李煜在旁边写词,两人合作了一首《霓裳羽衣曲》的改编版,在宫里演奏的时候,大臣们都看呆了:“陛下,您这是在开‘音乐会’,不是在治国啊!”可李煜不管,依旧和大周后“琴瑟和鸣”,还写了首《浣溪沙》记录这段日子:“红日已高三丈透,金炉次第添香兽。红锦地衣随步皱。佳人舞点金钗溜,酒恶时拈花蕊嗅。别殿遥闻箫鼓奏。”——你看,写的全是“宫里有多热闹,我有多快活”,没一个字提“国事”。
大周后去世后,李煜又娶了小周后。小周后比大周后更会玩,李煜就天天和她在宫里“打卡”各种娱乐项目:春天去花园采花,夏天在池塘划船,秋天去山上赏月,冬天在屋里烤火喝酒。李煜还特意在宫里建了个“销金窟”,墙壁用黄金贴满,窗户用琉璃镶嵌,连地毯都是用金线织的,就为了和小周后“浪漫约会”。他还写了首《菩萨蛮》描述和小周后的甜蜜:“花明月暗笼轻雾,今宵好向郎边去。刬袜步香阶,手提金缕鞋。画堂南畔见,一向偎人颤。奴为出来难,教君恣意怜。”——这首词写得太“甜”,后来还成了“千古艳词代表作”,可当时的南唐已经快被北宋灭了,他还在这儿“谈情说爱”。
2.2 治国“摆烂三连”:躲、拖、哄
面对北宋的步步紧逼,李煜的治国策略就三个字:躲、拖、哄。
“躲”:只要北宋来要他去开封朝见,他就找各种理由“躲”——今天说“我生病了,去不了”,明天说“南唐百姓离不开我,我走了会乱”,反正就是不去。有一次,赵匡胤派使者说:“你要是不来,我就派兵打你!”李煜还是躲,甚至把自己关在宫里,天天写词,假装“眼不见心不烦”。
“拖”:北宋要南唐割让土地,李煜就“拖”——先答应“我考虑考虑”,然后就没下文了;北宋要南唐减少军队,李煜也“拖”——表面上答应“我会裁军”,实际上根本不行动。他以为“拖一天是一天”,可没想到,北宋的军队可没“拖”,一直在准备攻打南唐。
“哄”:实在躲不过、拖不了的时候,李煜就“哄”北宋——给赵匡胤送金银珠宝,送名贵字画,甚至还把南唐的年号改成北宋的年号,假装“我就是你的小弟”。可赵匡胤要的是“南唐的土地”,不是“小弟的礼物”,李煜的“哄”根本不管用。
有大臣看不下去了,劝李煜:“陛下,别再写词了,赶紧练兵吧!不然北宋打过来,我们就完了!”李煜却摇摇头说:“我相信北宋会放过我们的,我们只要好好侍奉他们,就不会有事。”——你看,这哪是皇帝的想法,这就是“天真文艺青年”的想法啊!
2.3 唯一的“治国动作”:给百姓减税?其实是“没钱了”
李煜当皇帝期间,唯一算得上市“治国动作”的,就是给百姓减税。但这不是因为他“爱民如子”,而是因为南唐的国库早就被他“挥霍一空”了——他天天在宫里搞“文艺团建”,建“销金窟”,送北宋礼物,国库哪还有钱?只能给百姓减税,不然百姓要造反了。
可减税也没解决问题,因为南唐的军队早就“废了”——士兵们很久没拿到军饷,武器也没人修,连将军都天天“摸鱼”。有一次,南唐的一个将军去视察军队,发现士兵们居然在军营里“摆摊卖菜”,将军气坏了,问:“你们怎么不练兵?”士兵们说:“将军,我们都快饿死了,不卖点菜,怎么活啊?”
李煜知道这件事后,也只是叹了口气,写了首词感慨:“世事漫随流水,算来一梦浮生。醉乡路稳宜频到,此外不堪行。”——意思是“人生就是一场梦,还是喝醉了好,别的都别想了”。你看,都这时候了,他还在“逃避现实”,用写词来“自我安慰”。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书虫眼中的历史请大家收藏:(m.zjsw.org)书虫眼中的历史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