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汉武帝只是想杀李季一个人,可这时候有人“落井下石”,说李延年也知道这事,只是没报告。汉武帝本来就因为李夫人去世,对李家的“感情滤镜”淡了不少,一听这话,更生气了:“李延年你小子,居然还敢包庇你弟弟!看来你们李家是翅膀硬了,不把我放在眼里了!”
就这样,李延年因为“连坐”,也被卷进了这件事里。汉武帝下令,把李季和李延年一起抓起来,关进大牢。
可事情还没完。李延年的哥哥李广利,这时候正在外面打仗。他听说弟弟被抓了,吓得半死,想赶紧立个功,好让汉武帝饶了弟弟。结果他越急越出错,打仗的时候指挥失误,不仅吃了大败仗,还损失了很多士兵。汉武帝本来就因为李季的事生气,又听说李广利打了败仗,更是火上浇油,直接下令:“李家一门,全部处死!”
就这样,曾经风光无限的李家,一夜之间就“塌房”了。李延年被处死,李广利后来投降了匈奴,也没好下场,李家的家产被抄没,曾经跟在他们身边的人,也都树倒猢狲散。
说起来,李延年的“翻车”,其实挺可惜的。他本来有才华,有情商,要是能一直保持低调,不纵容家人胡作非为,说不定能善终。可他忘了,在古代的宫廷里,“宠信”这东西就像泡沫,看着漂亮,一戳就破。汉武帝能因为一首歌喜欢你,也能因为一件事杀了你——毕竟,皇帝的“爱”,从来都不是无条件的。
要是李延年能穿越到现在,估计会明白一个道理:“顶流”的位置再高,也得守住“底线”,不然不管你以前多火,“塌房”只是早晚的事。而他创造的“倾城倾国”这个梗,虽然火了两千多年,可他自己却没能“倾城倾国”地善终,反而成了“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的典型——成因为妹妹,败也因为家人。
第五章 千古留名:“造梗王”的遗产,比他的人生更长久
李延年死了,李家也衰落了,但他留下的“遗产”,却比他的人生要长久得多。直到今天,我们提到“美女”,还会想到“倾城倾国”;提到西汉的音乐,还会想到他改编的《郊祀歌》;提到“宫廷音乐人”,他依然是绕不开的人物。
首先是“倾城倾国”这个词。从汉朝开始,这个词就成了形容美女的“标配”。比如三国时期的貂蝉,唐朝的杨贵妃,宋朝的李师师,都被人用“倾城倾国”来形容。甚至到了现代,小说、电视剧、歌词里,还经常出现这个词。比如周杰伦的歌里有“你发如雪,凄美了离别”,虽然没直接说“倾城倾国”,但那种形容美女的意境,跟李延年的歌词有异曲同工之妙。而李延年,作为这个“千古梗”的原创者,虽然很多人不知道他的名字,但他的“作品”却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
其次是他在音乐史上的地位。李延年不仅是个“造梗达人”,还是个“音乐改革家”。在他之前,汉朝的音乐大多是“雅乐”,也就是祭祀、朝会用的庄重音乐,听起来有点“枯燥”。而李延年把民间的“俗乐”(比如民歌、小调)引进宫廷,还融入了西域的音乐元素,让汉朝的音乐变得更“接地气”,也更有活力。他主持改编的《郊祀歌》,不仅在当时很受欢迎,还成了后世祭祀音乐的“范本”。后来的乐府诗,很多也受到了他的影响——可以说,没有李延年,西汉的音乐可能会单调很多。
还有他的“营销思维”。放在现在,李延年绝对是个“顶级营销专家”。他知道怎么抓住“目标客户”(汉武帝)的需求,用“艺术化”的方式(唱歌)来“推销产品”(妹妹),还能创造“爆款IP”(倾城倾国),让“产品”不仅能“火”,还能“火得长久”。这种“营销思维”,哪怕放在现在的娱乐圈,也依然适用。比如现在的明星宣传,会用歌曲、影视剧来“圈粉”,会创造“人设”来吸引关注,其实跟李延年当年“靠歌捧妹妹”的思路,本质上是一样的。
不过,李延年最让人记住的,可能还是他“充满戏剧性”的人生。他从一个民间乐手,因为犯法被处宫刑,却凭借自己的才华进入宫廷,成为汉武帝的宠臣,还靠一首歌捧红妹妹,成为“顶流”;可最后又因为家人的过错,落得个被处死的下场。这种“从云端跌落泥潭”的人生,就像一部跌宕起伏的电视剧,让人唏嘘,也让人难忘。
有人说,李延年是个“幸运儿”,因为他遇到了汉武帝这样的“伯乐”,能让他的才华得到施展;也有人说,他是个“倒霉蛋”,因为他没能守住自己的“幸运”,最后落得个悲惨的结局。但不管怎么说,他用自己的才华和人生,给我们留下了一个“千古梗”,一段“音乐史”,还有一个关于“机遇与风险”的故事。
要是李延年能知道自己的“倾城倾国”火了两千多年,估计也会觉得欣慰吧——毕竟,不是谁都能靠一首歌,在历史上留下自己的名字。而我们现在提到“倾城倾国”,也应该记得,这个词背后,有一个叫李延年的“造梗王”,他曾经在西汉的宫廷里,用音乐惊艳了一个时代,也用人生告诉我们:才华能让你站得高,但只有守住底线,才能走得远。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书虫眼中的历史请大家收藏:(m.zjsw.org)书虫眼中的历史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