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可不行!”算破天急了,把罗盘往桌上一放,指针转得飞快,“您忘了?上次长安东市的王老爷办寿宴,没选吉时,结果吹蜡烛时把胡子烧了!还有西市的李掌柜开茶馆,选了个‘凶时’,第一天就把茶壶摔了三个!”
碎碎念在旁边小声嘀咕:“王老爷烧胡子是因为他自己凑太近,李掌柜摔茶壶是因为店小二手滑,跟吉时啥关系啊……”
这话被算破天听见了,他瞪了碎碎念一眼:“小师父,你不懂!这叫‘冥冥之中自有定数’!我给您算好了,下月初八是‘上上吉’,那天辰时三刻,太阳会正好照在大雄宝殿的匾额上,佛光普照,多好!”
玄奘没办法,只好点头:“那就依你,下月初八辰时三刻。”他心里想的是,只要这和尚别再揪着吉时不放,让他干啥都行——毕竟,要是跟“算破天”争论起来,他能跟你从日出说到日落,连“北斗七星的位置跟香火燃烧速度的关系”都能扯出来。
第二个来“添乱”的,是个穿青布长衫的文人,叫“墨汁鬼”。这人文人有个毛病,走到哪儿都带着笔墨纸砚,见了啥都想写两句,而且写起来就没完没了。他听说唐僧会要写宣传语,就主动找上门,一进门就拍着胸脯:“玄奘法师,宣传语这事儿包在我身上!我保证写得‘惊天地、泣鬼神’,让长安百姓见了就想来!”
玄奘挺高兴,让他先写几句看看。结果墨汁鬼铺开纸,蘸了墨,写了整整三张纸,全是四字短语,比如“佛光普照,恩泽四方”“玄奘法师,功德无量”“唐僧大会,万姓来朝”,读起来跟绕口令似的,还特别长。
碎碎念看了直皱眉:“墨汁先生,您这宣传语太长了,老百姓记不住啊。比如西市卖糖葫芦的,就写‘甜掉牙的糖葫芦’,多好记。”
墨汁鬼不高兴了,把笔一放:“小师父,这你就不懂了!这叫‘文采’!宣传语就得有文采,不然跟街头叫卖有啥区别?你看我写的‘万姓来朝’,多有气势,显得咱们唐僧会多隆重!”
玄奘只好打圆场:“墨汁先生,文采是好,就是能不能短点?比如‘唐僧会,听法音’,简单明了,老百姓也容易记。”
墨汁鬼想了半天,才不情不愿地点头:“行吧,就依您。但我得在宣传语后面加个括号,写‘全文共三百六十个字,此处略’,不然别人还以为我没文化呢!”
除了算破天和墨汁鬼,来“帮忙”的还有个叫“吃不完”的居士。这居士是个富商,家里有钱,人也大方,就是特别爱吃,走到哪儿都带着点心。他听说唐僧会要准备斋饭,就主动捐了一百斤馒头、五十斤素馅包子,还有二十斤蜜饯,天天来客堂问:“法师,斋饭够不够啊?不够我再让厨房做!对了,我还带了点桂花糕,您尝尝,刚出炉的,甜而不腻!”
碎碎念每次见他来,都得提前把客堂的桌子擦干净——因为“吃不完”居士总爱把点心放在桌上,一边聊一边吃,聊着聊着就把点心渣掉得满桌都是。有一次,算破天来核对吉时,不小心坐到了“吃不完”居士掉的点心渣上,站起来时裤子上粘了一层桂花糕屑,气得他差点把罗盘摔了。
就这样,一群“奇葩”凑在一起,开始了唐僧会的筹备工作。算破天每天拿着罗盘在大雄宝殿里转来转去,一会儿说“这儿得放个香炉,挡煞气”,一会儿说“那儿得挂个幡,聚灵气”;墨汁鬼每天趴在桌上写宣传语,改了八遍还不满意,最后把碎碎念都逼得会背他写的“全文三百六十个字”了;“吃不完”居士每天带着不同的点心来,把客堂变成了“点心铺”,连寺里的老和尚都忍不住来蹭两块桂花糕。
玄奘看着这乱糟糟的场面,却一点都不生气。他每天除了整理佛经,就去客堂看看大家的进展,偶尔帮着调解调解矛盾——比如算破天和“吃不完”居士吵起来时,他就拿出两块蜜饯,给算破天一块,给“吃不完”居士一块,笑着说:“来,尝尝,甜的,消消气。”
碎碎念不解地问:“师父,他们这么乱,您咋还不着急啊?再过几天就到唐僧会了,好多东西还没准备好呢!”
玄奘摸了摸他的头,慢悠悠道:“急啥?大家都是来帮忙的,心里都有善念。只要善念在,就算有点乱,也能把会办好。再说了,你看他们,算破天为了吉时熬夜查星象,墨汁鬼为了宣传语写坏了十支笔,‘吃不完’居士为了斋饭跑了三趟厨房,这不都是用心吗?”
碎碎念似懂非懂地点点头。他看着客堂里忙碌的身影,突然觉得,这乱糟糟的筹备过程,好像比唐僧会本身还热闹——也还好玩。
第三章 开坛:一场“状况百出”的法会
下月初八这天,天还没亮,大慈恩寺门口就挤满了人。有从长安城各个坊赶来的百姓,有从周边州县来的僧人,还有几个穿着胡服的西域商人,举着相机(其实是西域传来的铜镜改造的,被他们当成“能留住影像的宝贝”),想拍几张“唐僧会”的照片带回去。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书虫眼中的历史请大家收藏:(m.zjsw.org)书虫眼中的历史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