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过程中,洪昇经常陷入“魔怔”状态。有一次,他写到杨贵妃被赐死马嵬坡的情节,情绪激动得无法自已,当场痛哭流涕。妻子黄兰次看到他这样,心疼地说:“你这是何苦呢?不过是写戏而已。”洪昇擦干眼泪,认真地说:“这不是戏,这是历史,是真情!”
为了让《长生殿》的音律更加优美,洪昇还特意请教了当时着名的音乐家徐麟。徐麟看了洪昇的剧本,对他的才华赞不绝口,主动提出帮他修改曲子。两人合作默契,经常一起熬夜修改剧本,切磋音律。
经过整整十年的打磨,《长生殿》终于创作完成。这部作品以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为主线,融合了历史、政治、文化等诸多元素,剧情跌宕起伏,语言优美动人,堪称清代戏曲的巅峰之作。
《长生殿》一经问世,就立刻引爆了京城。达官贵人争相邀请戏班子演出,普通百姓也挤破头去看戏。有一次,京城最大的戏楼演出《长生殿》,场面火爆到“万人空巷”,连皇宫里的太监都偷偷溜出来看戏。一时间,“家家收拾起,户户不提防”(《长生殿》中的经典唱段),《长生殿》成了当时最火的“爆款剧”。
洪昇也因为《长生殿》一夜成名,“南洪”的雅号传遍了大江南北。曾经的落魄“北漂”,一下子变成了万众瞩目的戏曲大师。可就在他风光无限的时候,一场灭顶之灾正在悄然降临。
第四章 祸起萧墙:因戏获罪的“悲剧人生”
康熙二十八年,洪昇的人生迎来了最黑暗的一天。这一年,孝庄太皇太后去世,朝廷规定全国上下要守丧一年,期间不得举办任何娱乐活动。可就在守丧期间,洪昇的朋友邀请他在私宅演出《长生殿》,还邀请了很多官员前来观看。
这件事很快就被御史弹劾,康熙皇帝龙颜大怒。在封建社会,国丧期间演剧是大逆不道的行为,属于“大不敬”。结果,洪昇被革去了国子监生的身份,永远失去了科举做官的机会。那些观看演出的官员也受到了牵连,有的被降职,有的被罢官。
这就是历史上着名的“《长生殿》案”。一夜之间,洪昇从云端跌入谷底,成了朝廷的“罪人”。他在京城待不下去了,只能收拾行囊,黯然离开。临走那天,朋友们来为他送行,洪昇感慨万千,写下了“纵使笙歌闻天上,不如归去卧烟霞”的诗句,表达了自己的悲愤和无奈。
回到钱塘后,洪昇的生活变得更加困顿。虽然《长生殿》依然在各地演出,深受人们喜爱,但他却因为“因戏获罪”,被主流社会排斥。很多达官贵人怕受到牵连,都不敢和他交往,他只能靠卖文和朋友的接济勉强维持生计。
但即便如此,洪昇也没有放弃对戏曲的热爱。他一边修改《长生殿》,一边创作新的作品。他还经常和当地的戏班子合作,亲自指导他们演出,把自己的艺术理念传递给更多的人。
晚年的洪昇,身体越来越差,但他依然保持着乐观的心态。有一次,朋友来看他,看到他家里一贫如洗,忍不住叹气。洪昇却笑着说:“我有《长生殿》在手,足矣!”他对自己的作品充满了自信,坚信这部作品会流传后世。
第五章 青史留名:“南洪”的传奇与不朽
康熙四十三年,六十五岁的洪昇在浙江吴兴落水身亡。这位才华横溢的戏曲大师,就这样以一种意外的方式离开了人世。他死的时候,家里一贫如洗,连像样的葬礼都办不起。可谁也没想到,这个生前潦倒的“罪人”,会在死后被推崇到如此高的地位。
洪昇的一生,是充满传奇色彩的一生。他出身名门,却家道中落;他才华横溢,却科举失利;他创作了千古绝唱《长生殿》,却因此获罪;他生前穷困潦倒,死后却名垂青史。他的雅号“南洪”,不仅代表着他在戏曲史上的崇高地位,更象征着他对艺术的执着与追求。
《长生殿》这部作品,经过几百年的流传,依然焕发着不朽的光彩。它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在世界各地演出,成为中国戏曲的经典之作。很多戏曲家都对《长生殿》推崇备至,认为它是“中国戏曲史上的一座丰碑”。
除了《长生殿》,洪昇还创作了《四婵娟》《回文锦》等多部戏曲作品,以及大量的诗文。他的作品风格独特,语言优美,充满了对人生、爱情和历史的思考,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如今,当我们再次欣赏《长生殿》的精彩演出,读到洪昇的诗文,依然能感受到他的才华与激情。他用自己的一生告诉我们,真正的艺术是不会被时间和世俗所埋没的。“南洪”这个雅号,就像一颗璀璨的明珠,永远闪耀在中国文化的长河中。
洪昇的故事还在继续流传,他的精神依然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文艺工作者。这个把《长生殿》写火又把自己“作”凉的戏痴,用他的执着与热爱,书写了一段不朽的传奇。他告诉我们,只要心中有梦想,有对艺术的追求,即使历经坎坷,也能在历史的舞台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喜欢书虫眼中的历史请大家收藏:(m.zjsw.org)书虫眼中的历史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