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做好防护套,就听见阿花的喊声:“赵大叔!邻村的竹编篮送来了!还有我妹妹做的小挂件!” 众人转头一看,阿花和邻村的两个村民推着小推车来了,车上堆着竹精编的 “窑内缓冲篮”—— 篮底是蜂窝纹,像小蜜蜂的窝,四周有软竹丝,能裹住苗盆,避免运输时碰歪,篮边还编了 “须子槽”,像小水渠,苗须子能顺着槽长,不会缠乱。
“我们按竹精姐姐说的,编了五十个,” 阿花擦了擦汗,递过个篮子,又从兜里掏出个布包,“这是我妹妹做的‘缠窑小挂件’,用竹丝编的小窑和小苗,她说要送给体验项目的游客。” 小辰赶紧跑过来,接过挂件,用童仙术在上面画了个小熊爪:“我给挂件加个小图案,这样更可爱!” 熊精也凑过来,抢着要编,结果把竹丝缠在了自己的爪子上,解了半天都解不开,最后还是竹精用仙术帮他解开的,逗得大家笑得直不起腰。
试单包装区也热闹,大家正围着试单的货品忙 —— 张经理要的 20 斤爱心果装在陶窑育苗的小窑里(既当包装又当展品),窑口还系着红绳,挂着熊精编的迷你果挂件;10 箱果泥罐头摆在竹编缓冲篮里,每个罐上都贴了小石头做的 “溯源石片”—— 指甲盖大小,刻着 “青竹 - 邻村联名” 的纹,扫码能看到果的熟度、制作时间,连熊精撒灰调温的过程都有小视频(是小龙虾精昨天拍的,视频里熊精还摔了个趔趄)。
“不好了!” 小龙虾精突然喊起来,手里拿着个小窑,“这个窑的温感纹被灰盖住了,扫码扫不出来!还有这个苗的须子有点卷,好像缺水了!” 众人赶紧围过来,果然,有个小窑的温感纹被熊精刚才撒的灰盖住了,纹线都看不清;旁边一盆苗的须子卷得像小弹簧,叶子也有点蔫。
“我来修!” 小石头赶紧掏出块小石板,指尖凝着石粒光,轻轻扫过窑壁的灰,灰慢慢被吸到石板上,温感纹重新显现,还加了层 “防覆盖涂层”,亮闪闪的;茶仙也凑过来,指尖凝着绿丝,像细弱的小茶芽,滴了两滴在苗根旁,没一会儿,苗的须子就慢慢舒展开,叶子也恢复了翠绿。熊精赶紧从兜里掏出个 “迷你水囊”—— 是竹精编的小袋子,装着水,他学着茶仙的样子,把水囊挂在窑口:“这样运输的时候,水囊会慢慢渗水,苗就不会缺水了!” 小龙虾精笑着拍下这一幕,说:“我要把这个加到小程序的‘体验攻略’里,让游客都知道小熊有多用心!”
最逗的是熊精,他非要给每个小窑系上红绳,还在绳上挂个迷你果挂件:“这样张经理的顾客一看就知道是咱们的窑苗!” 结果系的时候太急,红绳缠在了一起,把三个小窑拽得往一起靠,活像三个挤在一起的小胖子,连挂件都掉在了地上。“小熊哥哥!你慢点!” 小辰跑过来,手里拿着支彩笔,用童仙术在绳上画了个歪歪扭扭的 “解缠符”—— 符一显,红绳竟自动松开,还整整齐齐地系在了窑耳上,像被施了魔法。“以后系绳前画这个,就不会缠了!” 熊精赶紧学,在剩下的窑上画符,虽然画得有的像小熊、有的像苗,但还真没再缠过。
温情互动区藏在棚角,张爷爷正坐在旧窑砖上,帮大家看窑温,旁边还围着两个提前来打听体验项目的游客 —— 是对城里来的父子,小男孩手里拿着个小熊玩偶,眼睛直盯着小窑。“当年老张烧窑,也总用这法子,红纹到三指就撒灰,错不了,” 张爷爷手里拿着老知青的旧瓷片,时不时贴在窑壁上,还教小男孩看,“你看,这纹变黄色了,就说明窑温刚好,苗在里面睡得可舒服了。”
小男孩怯生生地伸出手,想摸窑壁,熊精赶紧递过副竹精编的 “迷你防护手套”—— 是小爪形的,刚好套在小男孩手上:“戴这个摸,不烫手,也不会刮到。” 小男孩戴上手套,轻轻摸了摸窑壁,笑着说:“像摸妈妈的手,暖暖的!” 他爸爸也笑着说:“我们昨天在小程序上预约了明天的体验,就想带孩子来玩玩真实的育苗,比在城里玩电子游戏有意义多了。” 熊精听了,更高兴了,拉着小男孩的手,给他讲 “缠窑挑战” 的玩法,说得眉飞色舞,连手都比划个不停。
旁边的阿花也没闲着,正和小辰一起做 “公益挂件”—— 用竹丝编的小窑苗挂件,上面还贴着小纸条,写着 “希望你像苗一样茁壮成长”。“这些是给我们村留守儿童的,” 阿花边编边说,“他们平时没人陪,我想让他们收到挂件的时候,能知道有人想着他们,以后体验项目盈利了,我们还想带他们来玩。” 熊精也凑过来,抢着写纸条,结果字写得歪歪扭扭,“壮” 字还少了个点,他赶紧用彩笔点上,不好意思地笑了:“我下次好好练字,写好看点给小朋友!”
中午吃饭的时候,大家都坐在窑旁的竹席上,张奶奶带来了刚蒸的杂粮饭,饭里混着窑边土烤的土豆,咬一口喷香;李大婶做了山楂糕,还把糕放在小陶窑里温着,吃着热乎甜,糕上还撒了点陈小妹弄的 “桂花碎”,香得很;阿花带来了邻村的绿茶,泡在双香罐里,茶汤清冽,就着糕吃,解腻又开胃。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刚回村就发现乡亲全是神仙!请大家收藏:(m.zjsw.org)刚回村就发现乡亲全是神仙!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