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正式编入生产建设兵团并接到寻找磁铁矿的任务后,沙枣坡——现在应该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第十师独立一团”团部驻地——的气氛焕然一新。一种更强烈的使命感和归属感,取代了之前那种带有孤军奋战色彩的坚韧。
团部会议室(扩建后的指挥所)里,第一次悬挂起了手工绘制的军旗和兵团旗帜。宋书羽主持召开了独立一团成立后的首次全体骨干会议。
与会者除了原有的军事、生产、后勤骨干,还增加了阿卜杜勒大叔作为“民族团结与地方事务顾问”,库尔班老人作为“技术顾问”,甚至连伤愈后表现突出的孙德胜和李铁柱,也被正式任命为作战参谋和生产参谋。
“同志们!”宋书羽站在地图前,声音洪亮,“上级的任命和指示,是对我们过去工作的最大肯定,也是对我们未来发展的殷切期望!我们从今天起,就是一名光荣的兵团战士!我们的任务,也从一个营地的生存自救,转变为了‘屯垦戍边、建设边疆’的国家战略组成部分!”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在场每一张激动而认真的面孔:“根据上级指示和我们的实际情况,我宣布独立一团下一阶段的核心任务:”
“第一,农业生产基地化!扩大坎儿井灌溉网络,开垦更多荒地,确保粮食自给自足,并尝试种植棉花等经济作物!这是我们扎根的基础!”
“第二,工业建设初步化!以现有工坊为基础,扩建冶炼和锻造车间,重点攻克工具钢和简单机械的制造技术!同时,集中技术力量,成立地质勘探队,寻找上级指定的磁性矿藏!这是我们发展的翅膀!”
“第三,军事防卫常态化!整编部队,加强训练,提高战斗力,不仅要保卫团部安全,还要负责周边区域的巡逻警戒,清剿可能存在的残敌,成为巩固边疆的钢铁长城!”
“第四,民族团结制度化!与阿卜杜勒大叔的部落及其他可能接触到的少数民族同胞,建立更加紧密的互助合作关系,尊重他们的习俗,帮助他们发展生产,共同建设美好家园!”
目标明确,路径清晰。
会议结束后,独立一团这台刚刚被注入新动力的机器,开始以更高的效率运转起来。
农业方面: 在苏青的主持下,成立了生产连。战士们和愿意留下的劳工(大部分都选择加入兵团)一起,挥舞着新打造的农具,在坎儿井滋润的土地上,掀起了更大规模的开荒热潮。绿色的麦田不断扩大,新的菜畦被开辟出来,甚至还规划了一片果园苗圃。阿卜杜勒大叔的部落也带来了他们的牧群,开始在划定的草场放牧,农牧结合,相得益彰。
工业方面: 李铁柱负责的“军工小组”正式升格为“铁工连”。他们开始尝试建造更大的、带简易水动力鼓风机的冶铁炉,并按照宋书羽提供的图纸,试制一些简单的农业机械部件,如犁铧、耙片等。宋书羽则亲自牵头,与库尔班老人、小刘以及几名对地质有点了解的战士,组成了“地质勘探队”。他利用系统的资源探测功能,结合羊皮纸上的模糊线索和阿卜杜勒大叔等人的民间知识,开始对团部周边,特别是羊皮纸上标注的“白山”方向,进行初步的勘探。
军事方面: 孙德胜负责整训部队,将原有的战斗人员编为两个战斗连和一个侦察排(由原尖刀班扩充),制定了严格的训练和巡逻计划。营地周围的防御工事也得到了进一步加强。
民族团结方面: 在宋书羽和苏青的推动下,团部与阿卜杜勒部落共同开办了“军民文化夜校”,由苏青和识字的战士教牧民们学习汉语和汉字,阿卜杜勒大叔和部落长者则向战士们传授沙漠生存经验和本地动植物知识。阿依古丽成了夜校里最积极的小学员之一,她的汉语进步飞快,脸上也多了许多笑容。
一切都走上了正轨,充满了希望。
然而,宋书羽心中那关于羊皮纸和神秘“白山”的疑虑,始终未曾消散。勘探队初期在周边区域的探查,发现了一些零星的、低品位的铁矿苗,但并未找到符合描述的高品质磁铁矿,更别说羊皮纸上那神秘的“雷神之怒”了。
这天傍晚,宋书羽再次独自一人研究那张羊皮纸的临摹本。夕阳的余晖透过窗户,洒在古老的符号上。
突然,他目光一凝,落在了那个朱砂圈出的“白山”标记旁边,几个极其细微的、之前被他忽略的辅助符号上。那符号的形状……很像是指向某种……地下结构?或者与水流有关?
他立刻拿出勘探队绘制的周边地形图进行比对。如果“白山”指的是远处那片连绵的、山顶终年积雪的山脉(天山支脉),那么按照羊皮纸的比例尺和符号指向……
他的手指在地图上缓缓移动,最终停在了一条从雪山方向流出、但在进入戈壁后不久就消失于地下的季节性河流的故道上!这条古道,正好穿过一片他们尚未详细勘探的、被称为“黑石滩”的戈壁区域!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钢铁雄心:开局一座戈壁城请大家收藏:(m.zjsw.org)钢铁雄心:开局一座戈壁城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