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州市教育局的会议室里,齐昊站在窗前,望着楼下熙熙攘攘的人群。今天是全国教育改革现场会的开幕日,来自各省市的代表挤满了大厅。三个月前那场爆炸案的阴影已经渐渐淡去,陈国栋康复后调任中央教改领导小组副组长,临走前将青州试验区全权交给了齐昊。桌上的名牌写着齐昊局长四个烫金大字,在阳光下闪闪发亮——这个曾经遥不可及的头衔,如今真实地摆在他面前。
齐局长,记者都到齐了。办公室主任刘芳轻声提醒,还有十分钟开始发布会。
齐昊整了整领带,突然注意到人群中一个熟悉的身影——李雯穿着淡蓝色套装,正在帮学生代表整理红领巾。自从正式升任副校长后,她变得更加忙碌,但眼中的光芒从未减弱。阳光透过玻璃窗洒在她身上,勾勒出一道柔和的轮廓,仿佛一幅被时光温柔以待的画。
发布会进行得很顺利。当齐昊宣布青州将在全国率先推行教育家型干部培养计划时,台下响起热烈掌声。这个计划源于他与李雯的深夜长谈——让优秀教师有机会进入教育行政系统,也让行政干部必须有一定教学经验。记者提问环节,一个戴眼镜的年轻记者突然站起来:齐局长,据说这个计划是为您和李雯副校长量身定制的?方便透露你们的婚期吗?
会场瞬间安静下来,所有目光都聚焦在齐昊脸上。他没想到私人问题会在这个场合被提出,更没想到自己和李雯的关系已经成为公开的秘密。余光中,他看见李雯的耳根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变红,但她的背脊依然挺得笔直,目光平静地迎接所有人的注视。
下一个问题。齐昊微笑着转移话题,却在心里记下了那个记者的名字——王晓东,《教育前沿》杂志。会后他一定要查查这个突然发难的年轻人背后是谁。
午宴上,觥筹交错间,齐昊注意到王晓东频繁地与省教育厅基教处副处长交谈。那人姓马,是高志明案发前的亲信,虽然没被牵连,但一直对改革阳奉阴违。齐昊抿了口茶水,心中了然——郑小雨虽然死了,但她掀起的波澜远未平息。那些隐藏在暗处的势力,那些被触及利益的人,依然在等待机会反扑。
在想什么?李雯不知何时站在了他身旁,手里端着两杯香槟。自从升任副校长后,她剪短了头发,整个人看起来更加干练,但眼中的温柔丝毫未减。
齐昊接过香槟,指尖不经意地擦过她的手背:在想我们是不是该请个保镖。他半开玩笑地说,目光却扫过不远处的王晓东。
李雯顺着他的视线看去,眉头微蹙:你觉得他是...
不确定。但陈叔临走时提醒过我,高家的关系网比我们想象的更庞大。齐昊压低声音,郑小雨只是浮出水面的冰山一角。
李雯的手指轻轻敲击着香槟杯,发出清脆的声响。这个习惯性动作总让齐昊想起她站在讲台上思考问题的样子。我查过那个王晓东的背景,她突然说,他有个表哥在临江县教育局工作,是马德彪的远亲。
原来如此!齐昊恍然大悟。马德彪虽然已经入狱,但他的关系网依然在运作。这场看似平静的教育改革,实则是新旧势力的角力场。他突然想起父亲笔记本上的一句话:为官一任,不仅要做事,更要培养做事的人。
我有个想法。齐昊凑近李雯耳边,我们扩大明远基金的资助范围如何?不只是帮助殉职教师家属,还要支持基层教师进修,培养更多...
教育家型干部。李雯接过他的话,眼睛亮了起来,形成一个良性循环。这样即使有一天我们离开了,这个系统也能继续运转。
两人的谈话被一阵掌声打断。省教育厅厅长正在台上宣布,青州试验区将升级为国家级教育改革示范区,齐昊的职位也随之调整为管委会主任,行政级别提升为正厅级。台下掌声雷动,但齐昊敏锐地注意到,马副处长和王晓东交换了一个意味深长的眼神。
宴会结束后,齐昊和李雯并肩走在回教育局的路上。十月的风带着丝丝凉意,卷起地上的梧桐叶。李雯突然停下脚步,指向路边的一家小店:记得吗?我们第一次见面就在那里。
齐昊望向那家已经换了招牌的面馆,记忆如潮水般涌来——三年前那个雨天,他作为新教师去青林镇中学报到,饿着肚子走进面馆,遇见了正在批改作业的李雯。当时她扎着马尾辫,鼻尖上还沾着一点粉笔灰,桌上摊开的正是《纪念刘和珍君》的教案。
你当时给我推荐了牛肉面。齐昊轻笑,还说新来的老师都该尝尝,能抵御乡镇的寒气。
然后你一本正经地说,比起胃里的温暖,学生们更需要心里的温暖李雯模仿着他当年的语气,我当时就想,这人要么特别虚伪,要么...
要么什么?
要么就是真正的好老师。李雯的目光柔和下来,事实证明,两者都不是。你是第三种——理想主义的实干家。
这个评价让齐昊心头一热。他伸手拂去落在李雯肩头的一片梧桐叶,指尖在她发梢停留了一秒。回家吧,他轻声说,明天还有一堆文件要批。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权利巅峰青云之路请大家收藏:(m.zjsw.org)权利巅峰青云之路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