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国栋病房内传出的那句“很有必要”,如同投入静湖的巨石,其涟漪迅速扩散至省委高层。尽管高长河极力将其定性为“病中情绪”,但一位重量级副省级老干部的明确表态,其政治分量不容小觑。省委主要领导的秘书很快给高长河打来电话,语气依旧平和,但内容却有了微妙变化:“…领导指示,青州重机的改制要稳步推进,但国栋同志关心的历史遗留问题,也要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予以重视。督导组要把握好度,既要防止扩大化,也要避免简单化,总的原则是,对历史负责,对事业负责,对干部负责。”
这番指示,听起来四平八稳,却明显收回了之前对高长河“维稳至上”的完全授权,加入了对“历史负责”的强调。高长河放下电话,脸色阴郁。他知道,来自顶层的风力,因为林国栋的意外之举,已经发生了不易察觉但至关重要的偏转。他不能再强行压制,必须转换策略,在“同意审查”的大框架下,争夺对审查过程、范围、结论的实际控制权。
战场,随之转移到“联合审查小组”的组建方案上。这份方案的每一个条款,都将决定审查的走向和深度。
高长河的秘书首先拿出了一份由督导组办公室草拟的方案初稿。方案写得极为周正漂亮:小组由督导组牵头,省档案馆、省国防科工办、省国资委、青州市委市政府共同派员组成,组长自然由高长河亲自担任。职责是“对青州重机改制工作中可能涉及的历史遗留问题进行梳理、评估和认证,为改制决策提供历史参考依据”。工作方式是“以查阅现有档案资料为主,必要时可进行补充性访谈”。工作时限是“与改制工作同步进行,原则上不超过三个月”。
这份方案,巧妙地将审查限定在“梳理、评估、认证”的温和范畴,强调“提供参考依据”而非“追究责任”,工作方式以“阅卷”为主,访谈只是“补充”且需要“必要”,最关键的是设定了三个月的时限,这意味着审查必须是浅尝辄止的、高效率的,不可能进行深入挖掘。
周敏拿到这份方案稿,只是扫了一眼,便看出了其中所有的玄机。她没有立刻反驳,而是让市委政研室和市纪委法规室的笔杆子们,连夜拿出了一份青州市版的方案建议稿。
周敏版的方案,在总体框架上尊重督导组的牵头地位,但在关键细节上寸土不让:她建议小组名称加入“责任”二字,变为“历史遗留问题与责任评估联合审查小组”;组长可由高秘书长担任,但建议设双副组长,一位由省里同志担任,另一位由青州市纪委负责同志担任;职责表述增加了“对历史决策中可能存在的失误、疏漏乃至违规违纪问题进行必要的澄清和界定”;工作方式明确“查阅档案与针对性访谈、实地核查相结合”;至于工作时限,则提出“尊重历史问题的复杂性,以彻底厘清问题为目标,不预设时间表”。
两份方案摆在一起,高下立判,锋芒毕露。高长河的版本是“钝刀”,意在模糊处理,快速过关;周敏的版本则是“手术刀”,直指核心,追求彻底。
方案论证会在青州宾馆会议室举行。没有常委会上的剑拔弩张,与会者仅限于督导组核心成员和周敏带来的一个小型工作团队。气氛看似专业、理性,仿佛只是在探讨技术细节,但每一处修改背后,都是惊心动魄的角力。
“加上‘责任’二字,是否过于敏感?容易引发不必要的联想和紧张情绪。”督导组一位成员首先发难,指着周敏版的标题。
“正视责任,恰恰是为了消除隐患,更好地轻装前进。避而不谈,反而会让有责任的干部心存侥幸,让无责任的干部背上黑锅。”周敏方的市纪委副书记冷静回应。
“双副组长制度,是否会影响效率?容易造成扯皮。”
“省市协同,分工负责,恰恰是为了确保审查的公正性和权威性,避免偏听偏信。纪委同志介入,更能确保审查工作在纪律框架内进行。”
“不预设时间表?改制工作等不起啊!”
“磨刀不误砍柴工。历史问题盘根错节,仓促得出结论,要么不准确,要么不彻底,反而会给改制留下长期隐患,这才是真正的耽误时间。”
争论围绕着每一个字眼、每一个条款展开。高长河大多时候沉默地听着,偶尔才开口定调子,但他的每一次开口,都试图将方案拉回他的版本框架。周敏则寸步不让,引经据典,时而引用林国栋“要对历史负责”的指示,时而强调省委领导“实事求是”的原则,时而又从企业改制风险防范的技术角度论证深入审查的必要性。
这是一场极其考验耐心、智慧和意志力的拉锯战。双方都在用政策语言包装自己的真实意图,都在试图抓住对方的逻辑漏洞,都在争取中间派的理解。
会议从上午开到下午,争论焦点最后集中在最核心的“职责范围”和“工作时限”上。眼看又要陷入僵局,周敏使出了杀手锏。她让工作人员分发了一份材料——正是那份由省里评估小组内部产生、记载了“临界参数”异常争论的阶段性工作报告附录的复印件!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权利巅峰青云之路请大家收藏:(m.zjsw.org)权利巅峰青云之路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