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委政策研究室占据着大院最幽静的一栋小楼,红墙绿瓦间透着书卷气。齐昊的新办公室在二楼东首,窗外是老省委书记手植的雪松。四十七岁的他作为政研室主任,手下掌管着五个处,负责为省委决策提供智力支持。
“齐主任,这是本周需要您审阅的《决策参考》清样。”综合处处长轻手轻脚放下文件夹,“另外,王副书记交代,关于开发区转型升级的调研报告要抓紧。”
齐昊翻开《决策参考》,首篇《数字经济安全风险及对策》是他亲自撰写的。在审阅开发区报告时,他注意到一个细节——报告建议将原“创新微电子”所在的园区扩区升级,而论证数据明显夸大。
“这个园区去年的实际产出是多少?”他问区域处处长。
处长略显迟疑:“开发区报来的数据是50亿,但我们实地调研发现,可能不到30亿。”
正在这时,办公室门被推开,副主任张建业笑着走进来:“齐主任,开发区的报告省委催得急,是不是先按他们报的数据走?”
齐昊认出这就是在统计局时处处作对的张建业,没想到他调任政研室副主任后仍是这般做派。
“数据不实,如何为省委决策提供参考?”齐昊合上文件夹,“报告退回重写,必须核实每一个数据。”
张建业脸色微变,但很快恢复笑容:“那我去跟开发区解释。”
人走后,齐昊调阅了张建业分管处的所有报告,发现一个规律:凡涉及特定开发区和企业的内容,都存在数据夸大、论证牵强的问题。
当晚,他约见在开发区管委会工作的老同学。酒过三巡,老同学吐露真言:“那个园区现在是王副书记的儿子在操盘,准备包装上市。你们政研室的报告,是他们上市的重要背书。”
齐昊恍然大悟。他连夜重新组织调研,发现该园区不仅虚报产值,还存在违规占地、污染排放等问题。
三天后,在政研室室务会上,齐昊将实地调研情况公之于众。张建业当场拍桌子:“齐主任,你这是要否定全省开发区改革的成果!”
“我要否定的是弄虚作假。”齐昊平静地出示照片和数据,“这样的园区若上市成功,将是边西省的耻辱。”
会议不欢而散。第二天,王副书记亲自来电:“齐主任,改革要包容创新中的不足嘛。”
“实事求是是政研工作的生命线。”齐昊不卑不亢。
这份坚持让他在年轻干部中赢得口碑,却也埋下隐患。在随后的人事调整中,政研室申请引进的三个博士名额全被砍掉。
“有人反映政研室过于书生气。”组织部的朋友悄悄告诉他。
齐昊不为所动,反而借势推进改革。他建立“调研报告实名负责制”,要求每个结论都要有调研人员签字背书。同时开辟“基层直通车”,鼓励市县干部直接反映问题。
一个月后,转机出现。一份通过“直通车”报送的材料揭露:某贫困县为迎合考核,虚报脱贫数字,实际群众生活依旧困难。
齐昊亲自带队暗访。在山区深处,他们看到破败的校舍和空荡荡的卫生所。一位老农拉着他的手说:“领导,上面来的都说我们脱贫了,可娃连鸡蛋都吃不上。”
返程后,他含泪写下《精准扶贫工作中的形式主义问题及治理对策》。报告直报省委书记,引起高度重视。省委随即部署扶贫领域专项整治。
这件事让齐昊在省委领导心中留下深刻印象。在年底考核中,政研室破天荒获得“全省先进单位”。
然而,树大招风。春节前夕,一封匿名信寄到省纪委,举报齐昊在统计局期间“滥用职权打击民营企业”。
虽然调查很快还他清白,但政研室的气氛明显紧张起来。有几个处长开始阳奉阴违,工作推进阻力重重。
更棘手的是,在筹备全省改革座谈会时,齐昊发现会议方案中列入的典型经验材料,有多处与之前掌握的情况不符。
“这些材料谁审核的?”他问张建业。
“都是各厅局报送的,应该没问题。”张建业答得滴水不漏。
齐昊不动声色,暗中让可靠同志重新核实。结果发现,这些“典型经验”背后,都活跃着几家特定咨询公司的身影。而这几家公司,都与王副书记的儿子有业务往来。
座谈会前夜,齐昊向省委书记做了专题汇报。第二天会议上,原本安排的典型发言被临时取消,改为问题剖析会。
这次交锋后,张建业突然“病休”。但齐昊明白,这不过是暴风雨前的宁静。
果然,在随后的机构改革中,政研室被要求合并到办公厅。表面是精简机构,实则是要瓦解他的阵地。
关键时刻,齐昊提出一个大胆建议:政研室可以不合并,但必须转型为省委智库,实行市场化运作。
这个建议出乎所有人意料。经过激烈争论,省委最终同意试点。
转型后的政研室焕发新生。齐昊引进竞争机制,实行项目负责制,很快产出一批高质量研究成果。他主持的《边西省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研究》,还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重点课题。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权利巅峰青云之路请大家收藏:(m.zjsw.org)权利巅峰青云之路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