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逸心中一动,垂首道:“徐老过誉了。学生年轻识浅,不过偶发书生之见,当不得真。”
“诶,不必过谦。”徐渭摆摆手,“书生之见,未必无用。关键在于,是否有心,是否有胆。老夫观你,非是那等只知钻营功名、趋炎附势之辈。你胸中自有沟壑,只是…似乎亦有所顾虑?”他最后一句,带着试探的意味。
苏逸知道,这是关键时刻。他沉默片刻,抬起头,眼中流露出恰到好处的复杂情绪,有理想,有忧虑,也有几分对现实的无奈:“徐老明鉴。学生家道中落,孤身入京,所求者,不过是一展所学,不负平生。然…京城水深,学生人微言轻,唯恐言多有失,行差踏错,非但于己身不利,亦恐辜负师长期望。”这番话,半真半假,既表达了一个“落魄才子”的普遍心态,也隐晦地解释了他为何有时显得谨慎甚至“沉寂”。
徐渭闻言,眼中露出理解和赞许的神色:“懂得审时度势,是成熟的表现,并非怯懦。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有些时候,藏锋敛锐,等待时机,方是明智之举。”他顿了顿,声音压低了些,语重心长,“慕言,你可曾想过留在京城,参加下一科的科举?”
苏逸心中剧震,这正是他计划中的重要一环,但由徐渭主动提出,意义截然不同。他强压激动,恭敬道:“学生…自然想过。只是…”
“不必担心。”徐渭微微一笑,笑容中带着几分属于朝堂老臣的笃定,“只要你确有真才实学,老夫与几位志同道合的老友,自会为你铺路。青云社亦是你的一大臂助。关键在于,你要沉住气,继续磨练学问,广交益友,但切记,莫要过早卷入是非漩涡。待你金榜题名,位列朝班之时,方是你真正施展抱负之机。”
这番话,几乎已是明确的承诺和指引。徐渭不仅认可了他的才学人品,更将他视为了可以培养、可以托付未来的后辈,纳入了清流一脉的潜在力量之中。
苏逸起身,整理衣冠,对着徐渭深深一揖到底,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哽咽:“徐老知遇提携之恩,学生没齿难忘!定当刻苦勤勉,不负期许!”
这一拜,真情与假意交织。他感激徐渭的赏识与庇护,这为他提供了绝佳的身份掩护和上升通道;但他也深知,自己走的是一条充满谎言与危险的路,终有一日,真相大白时,或许会伤及这位真心待他的老人。这份愧疚,更坚定了他必须扳倒秦嵩、揭露真相的决心。
徐渭坦然受了他一礼,欣慰地捋须点头:“好,好!且安心养病,他日方长。”
又闲谈了几句诗文,徐渭便起身告辞,依旧是从那不起眼的后门离开,乘上小轿,消失在蒙蒙雨帘之中。
送走徐渭,苏逸站在檐下,望着灰蒙蒙的天空,久久不语。获取徐渭的深度信任,是计划的一大进展,但也意味着他肩上的担子更重,每一步都需要更加如履薄冰。
白芷走到他身边,轻声道:“徐老是真心的。”
“我知道。”苏逸低声回答,雨水顺着屋檐滴落,在地面溅起细小的水花,“正因为是真心的,才更觉…前路艰难。”
潜龙在渊,虽得云气相助,却也更感深渊之寒。信任如同一把双刃剑,既能护身,亦能伤己。接下来的路,他必须走得更加小心。
喜欢山河劫之青云志请大家收藏:(m.zjsw.org)山河劫之青云志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