狩猎盛会依旧在进行,号角声、马蹄声、欢呼声从远处的草场阵阵传来,愈发衬托出这片皇家林苑一角的静谧。苏逸借口醒酒,离开了依旧喧闹的观礼区,信步走入不远处一片枫树林中。林中古木参天,枝叶蔽日,光线斑驳陆离,凉爽宜人,仿佛将外界的喧嚣与浮躁都隔绝开来。
他需要这片刻的独处,来平复方才接连发生的变故所带来的心潮起伏。箭射惊马的余悸,太子赏识带来的压力,尤其是…与那位“黄公子”——不,是慕容瑶公主——短暂接触所带来的、难以言喻的触动与纷乱,都急需理清。
他沿着林间小径缓缓而行,脚下是厚厚的落叶,踩上去沙沙作响。脑海中却不断回闪着那双清澈如寒潭墨玉的眸子,那耳垂上细微的环痕,以及那清雅独特的幽香。
“苏公子。”一个清越而熟悉的声音自身后响起,带着几分刻意压低的柔和。
苏逸脚步一顿,心中微震,缓缓转过身。只见慕容瑶不知何时也已来到林中,依旧穿着那身月白骑射服,只是未戴冠巾,如墨青丝用一根简单的玉簪松松绾住,几缕碎发垂落颊边,衬得那张清丽绝伦的脸少了几分方才的皇家疏离,多了几分“黄瑶”公子时的闲适与书卷气。她独自一人,并未带随从。
“方才观礼台前,多谢苏公子出手相助。”慕容瑶走上前来,对着苏逸微微颔首,语气比起之前多了几分真诚,少了几分刻意的疏远。
苏逸连忙收敛心神,躬身还礼:“公子…言重了。举手之劳,何足挂齿。倒是学生冒昧,冲撞了公子。”他依旧沿用旧称,心中却如明镜一般。
慕容瑶似乎并不在意他的称呼,目光扫过林间光影,唇角微扬,自然地转换了话题:“方才狩猎,见诸将驰骋,弓马娴熟,确实令人心折。只是不知苏公子观之,有何感想?”
她再次将话题引向了他们初次相遇时最投机的领域,仿佛方才那尴尬又微妙的一幕从未发生。
苏逸略一沉吟,谨慎答道:“我朝将士骁勇,弓马精熟,自是国朝之幸。然学生以为,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狩猎场上的英武,与真实战阵的残酷,终究有所不同。真正的强军,更在于军纪、粮饷、民心,以及…庙堂之上的决策得当。”他这番话,既肯定了军威,又隐含了对朝局和边事的担忧,分寸把握得极好。
慕容瑶眼中闪过一丝赞赏,她随手折下一片枫叶,在指尖轻轻转动,接口道:“苏公子所见,与我不谋而合。方才我见几位边镇将领,猎场之上固然勇猛,但观其与…某些重臣言谈举止,似乎过于密切了些。将帅结交权臣,非国家之福。更何况,北疆狄人近年虽有小衅,但其部落兼并整合,实力不容小觑,边关输送的军械粮草,是否真能如数、如期抵达将士手中,亦未可知。”
她这番话,几乎点明了秦嵩与边将的勾结,以及对军械粮草问题的担忧,其见识之敏锐,关切之深切,远超寻常深宫女子,甚至比许多朝臣看得更为透彻。
苏逸心中震动更深,对这位公主的敬佩之意油然而生。他忍不住接口,语气中也少了几分刻意伪装的书生意气,多了几分真实的沉重:“公子明鉴。学生北上游学途中,亦曾听闻边关疾苦,见过流离失所之民。所谓‘一将功成万骨枯’,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庙堂之上任何风吹草动,最终承受代价的,往往是那些最底层的军士与黎民。”
两人就这般站在静谧的枫林中,从狩猎引申至兵事,从兵事谈及民生,从民生又论及吏治。慕容瑶每每能切中要害,引经据典,见解深刻;苏逸则结合自身见闻与学识,言之有物,发人深省。他们仿佛又回到了沁芳园初识之时,那种精神上的共鸣与默契,超越了身份的鸿沟,在这一次次的言语交锋与思想碰撞中,愈发强烈。
阳光透过枝叶缝隙,在两人身上投下跳跃的光斑。林风拂过,带来草木的清新气息。远处猎场的喧嚣仿佛成了另一个世界的背景音。这一刻,他们不再是背负着各自秘密和责任的“苏慕言”与“瑶光公主”,更像是两个偶然相遇、倾盖如故的知音,在这方小小的天地里,畅所欲言,交换着对这片江山社稷最真实的忧虑与期望。
第76章 身份揭晓
不知不觉,两人已在林中漫步交谈了近半个时辰。话题从沉重的国事,渐渐转向了较为轻松的诗文典故,但彼此眼中对对方的欣赏与探究,却愈发明显。
苏逸能感觉到,眼前这位“黄公子”的气度风华,言谈间偶尔流露出的、对宫廷规制和朝堂人物的熟悉,绝非普通宗室子弟所能拥有。尤其是方才观礼台前,那位面容严肃、气息不凡的女官,以及周围宗室子弟对她隐带的恭敬,都一再印证着他心中的那个猜测。
他停下脚步,望向身旁正仰头看着一株古老枫树树冠的慕容瑶,日光透过枝叶,在她白皙的侧脸上勾勒出柔和的光晕。他深吸一口气,决定不再回避这个问题。继续以“公子”相称,固然可以维持表面的平静,但于礼不合,也非长久之计。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山河劫之青云志请大家收藏:(m.zjsw.org)山河劫之青云志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