泣母河边的“大生产运动”搞得是如火如荼。
那套被戏称为“超级水厂”的净化系统总算是磕磕绊绊地运行起来了,虽然初期故障频出,不是管道堵了就是紫外灯烧了,但好歹每天能稳定地产出大量经过初步净化的河水,通过新建的管道哗哗地往残骸镇输送。虽然还不能直接喝,但用来洗漱、灌溉、甚至给那些岩背山猪坐骑洗澡是绰绰有余了。残骸镇那边因为缺水而产生的抱怨声,总算是消停了不少。
水下的“牧场”也开始初见成效。在金鳞大爷(现在得供着它了)的“悉心关照”下,划定的养殖区内,那些肥嘟嘟的“辐射鲤鱼”和慢吞吞的“铁甲蚌”数量稳步增长。虽然偶尔还是会有些不开眼的水兽试图溜进来打牙祭,但大部分都被金鳞那庞大的身躯和凶狠的眼神给吓退了。食堂里已经偶尔能见到“红烧辐射鲤”这道菜了,味道嘛……有点土腥味,肉质偏柴,但好歹是新鲜的鱼肉啊!比啃了无数年的灰薯和熏肉有滋味多了!
最让我和小迪期待的,还是那片被圈起来的“荧光水藤”实验田。研发部那帮人简直把这玩意儿当成了亲儿子,每天记录生长数据,小心翼翼地调节水流和光照(用弱化的能源核心能量模拟),甚至还尝试用不同属性的晶石粉末溶入水中,看能不能“催熟”或者诱导变异。
进展缓慢得像蜗牛爬。那水藤除了长得茂盛点,蓝光更亮了点,暂时还没看出任何要凝结出“水系晶石”的苗头。投入的资源和贡献点倒是像流水一样不见踪影。钉子每次看到小迪拿着新的资源申请单过来,脸都能皱成一朵菊花。
“首领,这……这无底洞什么时候是个头啊?”他哭丧着脸问我。
我拍拍他的肩膀,语重心长(胡扯)地说:“钉子啊,眼光要放长远!这叫战略投资!万一成功了,咱们就再也不用为水系晶石发愁了!想想看,到时候咱们的战斗员人手一把附魔了水系能量的武器,或者搞出个水盾发生器……那画面多美!”
钉子看着我,眼神里写满了“你就忽悠我吧”,但最终还是唉声叹气地去调配资源了。
虽然“晶石养殖”计划暂时还停留在“烧钱看个亮”的阶段,但其他种养殖项目的成功,已经让咱们的物资储备,尤其是食物种类,变得前所未有的丰富。
仓库里,灰薯堆成了小山,各种变异蘑菇、地下蔬菜琳琅满目,熏肉、鱼干、甚至新鲜的豚鼠肉和鲤鱼都能定期供应。以前吃饭是为了活着,现在……多少有点“享受生活”的意思了。
这种物质上的富裕,带来了一种奇妙的“幸福的烦恼”——贡献点好像没那么值钱了。
以前一颗晶石能让人抢破头,现在大家仓库里都有点余粮,贡献点也攒了一些,兑换欲望反而没以前那么强烈了。战斗部那帮家伙,除了对高品质晶石还保持狂热,对普通物资的需求已经大大降低。
这感觉,就像旧时代老百姓突然解决了温饱,开始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文明建设了(虽然咱们这“文明”有点跑偏)。
物质基础的夯实,带来的最直观变化,就是整个据点氛围的改变。
以前大家聚在一起,是为了抱团取暖,是为了在朝不保夕的废土上挣扎求生。眼神里多是警惕、麻木和对未来的不确定。
现在不一样了。
走在镜泉主据点或者残骸镇的街道上,你能看到孩子们因为吃到一块新鲜的烤鱼而露出的满足笑容;能看到居民们在工作之余,居然有闲心用找到的彩色羽毛或者兽牙装饰自己的窝棚;能看到“护城军”的新兵蛋子们在训练间隙,互相吹嘘着自己又攒了多少贡献点,计划换点什么好东西;甚至能看到几个老家伙,围坐在广场上,用木棍在地上划拉着,争论着某种工具的改革方案,就为了那点额外的贡献点奖励。
一种叫做 “希望” 和 “归属感” 的东西,如同春雨润物细无声,渗透到了每个人的心里。
他们不再仅仅是为了“活着”而留在这里,而是开始把这里当成了“家”,开始为了更好的“生活”而奋斗。为了守护这份来之不易的安定和富足,他们愿意付出更多。
这种无形的凝聚力,比任何城墙和武器都来得珍贵。我现在下令出去,能感觉到那种发自内心的拥护和执行力,而不是以前那种基于恐惧或利益的服从。
就连那帮契约兽,似乎也受到了这种氛围的感染。蟑螂集群的网络运转更加顺畅高效;灰影巡逻时都带着一股“这是老子地盘”的傲气;腐蚀巨蜥趴窝在洞口打盹的样子,都透着一股心安理得的慵懒;连新来的金鳞,在河里巡逻时,都少了几分野性,多了几分“尽职尽责”的意味。
然而,废土的法则从未改变——肥肉总是会吸引鬣狗。
镜泉(主要是残骸镇)的快速发展,就像在荒原上点起了一堆耀眼的篝火,想不引起注意都难。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废土世界:开局契约一只蟑螂请大家收藏:(m.zjsw.org)废土世界:开局契约一只蟑螂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