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安委会办公楼,赵国栋难掩喜悦:“林枫,今天表现很好!沈主任很少这么表扬人。”
林枫谦虚地笑笑,心中却想着晚上的见面。
下午,林枫先去市轻工局找了陈婷。几个月不见,陈婷似乎更会打扮了,穿着一件时下流行的碎花连衣裙,头发也烫了微卷。
“你今天真好看。”林枫由衷地说。
陈婷脸一红:“走吧,去我家。我妈今天特意请了假,在家做饭。”
去陈婷家的路上,林枫买了些水果和点心。陈婷家住在一栋新建的单元楼里,比林枫在县里的宿舍条件好多了。
开门的是陈婷的母亲李素珍,一个四十多岁、保养得宜的中年妇女。她打量了林枫一眼,表情不冷不热:“来了,进来吧。”
客厅里,陈婷的父亲陈建国正在看报纸,见林枫进来,只是点了点头。
晚饭气氛有些沉闷。李素珍不停询问林枫的工作情况、家庭背景,问题一个比一个尖锐。
“听说你父母都是县农机厂的工人?现在效益不好吧?”
“在县政府当科员,一个月工资多少?”
“打算什么时候能分到房子?”
陈婷在一旁坐立不安,不停给母亲使眼色,但李素珍置若罔闻。
林枫不卑不亢地一一作答,既不过分谦虚,也不夸大其词。
饭后,李素珍让陈婷去洗碗,单独把林枫叫到阳台。
“小林,我就直说了。”李素珍的表情严肃,“你和婷婷的事,我不太赞成。不是说你不好,而是你们两个差距太大。她在市里,你在县城,以后怎么办?”
林枫平静地说:“阿姨,我理解您的顾虑。但我相信,只要努力,这些困难都可以克服。”
“年轻人有自信是好事,”李素珍摇摇头,“但现实是残酷的。婷婷还小,不懂这些。我做母亲的,不能不替她考虑。”
就在这时,门铃响了。
陈婷跑去开门,门外站着一个拎着文件的年轻女子。
“清云姐!”陈婷惊喜地叫道。
林枫转头看去,瞬间愣住了。
门口站着的女子,约莫二十三四岁,穿着一身得体的职业套装,气质清雅。她有一双明亮的眼睛,眼神睿智而沉静。
这个女子,林枫认识。不,应该说,前世认识。
沈清云,沈宏的女儿,省社会科学院的研究员。前世,林枫在一次学术研讨会上见过她,当时她已经是知名的经济学者。而更让林枫记忆深刻的是,后来沈清云成为了一位大人物的智囊,在政策研究领域有着重要影响力。
她怎么会在这里?
“清云姐是我表姐,”陈婷向林枫介绍,“在市社科院工作。清云姐,这是林枫,我...朋友。”
沈清云微笑着向林枫点头致意:“你好。”
林枫迅速收敛心神,礼貌回应:“你好,沈研究员。”
沈清云略显惊讶:“你认识我?”
“在市社科院的学术期刊上看过您的文章,关于乡镇企业改制的那篇,写得很好。”林枫说的是实话,前世他确实读过沈清云早期的文章。
沈清云眼中的惊讶更浓了:“那是我去年发表的,没想到你会关注。”
李素珍在一旁插话:“清云,你来得正好。小林也在县政府工作,你们算是同行。”
气氛因为沈清云的到来而轻松了些。四个人在客厅坐下,聊了起来。
沈清云对林枫在青泉县的工作很感兴趣,特别是听到他参与安全生产检查时,问了好几个专业问题。
“你们提出的建立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这个思路很好。”沈清云说,“我在调研中也发现,很多安全事故的背后,都是责任不落实的问题。”
“是的,”林枫点头,“关键是建立长效机制,而不是运动式检查。”
两人越聊越投机,从安全生产谈到企业管理,再到县域经济发展。沈清云发现,这个年轻的县机关科员,对很多经济问题都有独到见解。
陈婷在一旁听着,既高兴又有些不安。高兴的是林枫表现得很好,不安的是表姐看林枫的眼神中,那种毫不掩饰的欣赏。
李素珍也察觉到了气氛的变化,态度不再像之前那样冷淡。
九点多,林枫起身告辞。
沈清云也要走,两人便一起下楼。
“你的很多想法都很超前,”在楼下,沈清云对林枫说,“有没有考虑过把这些思考写成文章?”
“有这个打算,但怕水平不够。”
“如果有需要,我可以帮你看看。”沈清云从包里拿出一张名片,“这是我的联系方式。”
林枫接过名片,心中波澜起伏。前世,他是在十年后才认识沈清云的,那时她已经是很知名的学者。而现在,命运的轨迹已经改变。
“谢谢,我会认真考虑的。”
走在回招待所的路上,林枫回想今晚的经历。与陈婷父母的见面虽然不算愉快,但遇到了沈清云,却是意外的收获。
他知道,沈清云不仅是一个优秀的学者,更是他未来道路上的重要助力。这一世,他要把握好每一个机会,包括这次意外的相遇。
夜色渐深,林枫的步伐却越发坚定。重生后的道路虽然充满挑战,但也处处是机遇。他相信,只要把握住方向,脚踏实地,就一定能够走出一条不一样的道路。
而那条道路的尽头,将是他梦寐以求的,能够真正为这个国家和人民做些实事的舞台。
喜欢当国委回首三十年请大家收藏:(m.zjsw.org)当国委回首三十年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