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姐的出差,像突然抽走了夏日空气中一抹浓烈又熟悉的香氛,让林砚的生活短暂地回归了一种表面上的平静。在她离开后,迎来了填报志愿的日子。
这天清晨,天色澄澈,阳光已经带上了炙烤大地的热度。林砚和夏沫约好,一同返回他们那所位于城郊、略显偏僻的初中母校。这所校园,林砚真正在此就读的时间不到一个学期,夏沫亦然,这里却阴差阳错地成为了他们初中生涯的终点站,承载着一段短暂却无法忽视的回忆。
走在熟悉的、因为放假而显得格外空旷的校园里,脚步踏在水泥地上发出轻微的回响。红白相间的教学楼,尘土微微飞扬的操场,角落里那几棵沉默的老槐树……一切都带着一种即将成为过往的疏离感。夏沫今天格外安静,不像往常那样叽叽喳喳,她走在林砚身边,目光细细地扫过校园的每一处角落,仿佛要将这里的景象深深烙印在脑海里。
“砚哥哥,”她轻声说,语气里带着一丝罕见的感伤,“想想还挺奇妙的,我们在这里待的时间最短,却要从这里毕业了。”
林砚“嗯”了一声,没有多言。他的目光掠过教学楼的一扇扇窗户,或许其中某一扇后面,曾是他短暂停留过的教室。这里于他,更多的是一种形式上的归属,真正的记忆碎片,散落在更早的学校,以及转学后与苏晚相遇的那所校园。但此刻,站在这片即将告别的土地上,一种毕业特有的、混合着解脱与淡淡怅惘的情绪,还是悄然弥漫开来。
填报志愿的会议在学校的小礼堂举行。校长和几位主要老师坐在台上,下面稀稀拉拉地坐着本届的毕业生和家长。林砚和夏沫默契地选择了最后一排角落的位置,仿佛要在这最后的集体活动中,为自己保留一份最大限度的自由。
校长在前面照本宣科,讲述着填报志愿的注意事项、各所高中的情况介绍,声音通过麦克风放大,在有些空旷的礼堂里回荡。夏沫很快就耐不住这份沉闷,她凑近林砚,用手肘轻轻碰了碰他,开始小声地嘀嘀咕咕。一会儿是指着前面某个同学的新发型偷笑,一会儿是猜测着王梓博那个活宝等下会不会闹出什么笑话,一会儿又憧憬着高中生活的种种可能。林砚大多时候只是听着,偶尔在她问及“砚哥哥,你说是不是?”的时候,淡淡地瞥她一眼,或者极轻地应一声,算是回应。在这充斥着官方辞令的礼堂里,夏沫这细碎而充满生活气息的私语,成了他隔绝外界喧嚣的屏障。
然而,这份角落里的宁静并未持续到最后。当会议流程进行到表彰优秀毕业生环节时,校长念出的第一个名字,清晰地传遍了整个礼堂:
“林砚同学,在中考中取得了692分的优异成绩,是我校本届毕业生的最高分!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林砚同学上台,分享一下他的学习心得和未来的志向!”
一瞬间,全场的目光,包括身边夏沫惊讶又带着骄傲的眼神,都聚焦到了林砚身上。他微微蹙眉,显然对这突如其来的安排毫无准备,也并不热衷。但在众目睽睽之下,他还是缓缓站起身,在一片掌声中,步履从容地走向了讲台。
校长笑眯眯地递过一张事先准备好的发言稿,上面大概写满了诸如“感谢学校栽培”、“老师辛勤教导”、“同学互相帮助”之类的套话。林砚接过来,目光快速扫过,随即却将那张纸轻轻折起,放在了讲台一边。
他抬起头,目光平静地扫过台下的人群,没有紧张,也没有激动,声音透过麦克风,清晰而稳定地传开:
“谢谢。”他先是简单地开场,然后顿了顿,仿佛在组织语言,“其实没什么特别的心得。学习,在我看来,更多是和自己较劲。搞清楚自己想要什么,然后付诸行动,承担后果。”
他的话语简洁、直接,甚至带着点他这个年纪少有的冷峻和务实,完全不同于常见的、充满感恩与激情的毕业生发言。
“关于未来,”他继续道,语气依旧平淡,“选择适合自己的路,走下去就好。谢谢。”
说完,他微微颔首,便走下了讲台。整个过程短暂得让校长脸上的笑容都有些没来得及转换。台下响起的掌声中,夹杂着些许错愕和议论,但林砚置若罔闻,径直回到了最后一排那个角落的位置。夏沫看着他,眼睛亮晶晶的,小声说:“砚哥哥,你刚才酷毙了!”
会议结束后,是正式的志愿填报环节。林砚拿到表格,没有任何犹豫,在第一批次第一志愿的位置,干脆利落地填上了“江城一中”。下面的志愿栏,他全部留白,姿态决绝,仿佛从未考虑过任何其他可能性。这份自信与笃定,源自他绝对的实力。
夏沫则拿着笔,咬着嘴唇纠结了好一会儿。她知道自己586分的成绩距离一中的录取线有差距,但内心那点小小的侥幸和不舍(想着能离林砚更近一点),让她最终还是在一志愿的位置填上了“江城一中”,然后在二志愿填上了“江城二中”。填完还自我安慰般地对着林砚笑了笑:“说不定今年一中分数线降了呢!”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绯色的成长之路请大家收藏:(m.zjsw.org)绯色的成长之路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