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后阳光的炙热稍稍收敛,添了几分慵懒。林砚和王梓博随着三三两两的学生走回教学楼,影子在身后拉长、交错。教室里的空调送出习习凉风,驱散了从外面带来的最后一丝燥热。
正如王梓博所料,下午的日程安排轻松而愉快。每一节课的铃声响起,走进来的都是不同的任课老师,他们并非来讲授艰深的知识,而是以各自学科为窗口,与这群刚刚踏入高中大门的少年少女进行一场别开生面的初识。
第一节课是语文老师,一位戴着金丝边眼镜、气质儒雅的中年男士。他没有翻开课本,而是从仓颉造字的传说谈起,讲到汉字方寸之间的美学与哲学,又引申到诗词歌赋中的千古情怀。他语言风趣,引经据典信手拈来,仿佛一位说书人,将语言文字的魅力娓娓道来,引得学生们时而惊叹,时而发笑。
第二节是数学老师,一位身材高瘦、逻辑清晰的年轻男老师。他避开了复杂的公式定理,反而从“数学与音乐”、“黄金分割在艺术中的应用”这些有趣的角度切入,甚至用几个巧妙的数学魔术瞬间抓住了所有学生的注意力,让大家直观地感受到数学并非只有枯燥的计算,更是一种探索世界规律的有趣工具。
历史老师是一位知性温婉的女老师,她讲述历史并非照本宣科地罗列年代事件,而是将其比喻成一条波澜壮阔的长河,每个人都能在其中找到自己的倒影。她分享了几段引人入胜的历史谜团和小故事,激发了学生们无限的好奇心。
物理老师精神矍铄,声音洪亮,他用几个简单的生活现象——比如为什么筷子插进水里看起来是弯的——引出物理学的奇妙,承诺未来的课程会带他们做更多“好玩”的实验。化学老师则用幽默的语言描述了元素周期表背后科学家们的趣事,让那些看似冰冷的符号仿佛都拥有了性格……
每一节课,教室里的气氛都异常活跃。老师们各具风采,或幽默,或严谨,或亲切,或深刻,他们成功地卸下了学生们对高中课程的畏惧心理,播种下了兴趣的种子。林砚虽然依旧沉默地坐在窗边,但眼神偶尔也会跟随老师的讲述而微微闪动,显然也听进去了一些。
王梓博更是听得津津有味,不时用笔戳戳林砚,低声评论:“这老师有点东西啊!”“哇,物理要是真这么好玩那就爽了!”
整个下午就在这样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流逝。当放学铃声响起时,不少人都觉得意犹未尽。
“不去食堂了,”王梓博摸着肚子提议,“中午吃得太赶,晚上咱们忍忍,等晚自习下课去吃宵夜,我知道学校后门那边新开了家烧烤摊,闻着味儿挺正的。”
林砚对此没有异议,他本身对食物要求不高,而且也更倾向于安静少人的环境。
晚自习时,班主任王晓丽果然如约而至。她宣布今晚不看教材,给大家放一部经典的励志电影。灯光熄灭,投影仪亮起,少年们很快便被荧幕上的故事所吸引。
然而,王晓丽的工作并未停止。她拿着学生资料表,趁着电影声音的掩护,开始按照座位顺序,轻声将学生一个个叫到教室外的走廊上进行简短的谈话。这是她快速了解每个学生性格、家庭背景和初步状态的方式。
谈话的内容大多围绕着对新环境的适应、初中的学习情况、未来的大致想法等等。有的学生紧张得语无伦次,有的则侃侃而谈,王晓丽始终面带微笑,耐心引导,试图在最短的时间内建立起初步的师生信任。
终于,轮到了林砚。
他安静地起身,走出教室,带上门,将电影的背景音隔绝在身后。走廊里灯光柔和,比教室里安静许多,只有远处其他班级隐约传来的读书声。
王晓丽看着眼前这个过分好看的少年,他脸上没有任何其他同学常见的紧张或期待,只有一片平静的淡漠。她低头快速扫了一眼手中的资料,开门见山,语气平和但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审视:
“林砚,我看你的学籍档案,初三上学期有过一次转学记录。”她顿了顿,抬起头,目光直视着林砚那双深邃的眼眸,直接点明了原因,“上面备注的原因是……涉及早恋?”
她问出这句话时,仔细地观察着林砚的反应。通常情况下,被老师当面提及“早恋”这种敏感话题,即便是成绩再好的学生,多少也会流露出一些尴尬、慌乱或急于辩解的神色。
然而,林砚没有。
他甚至没有避开她的目光,只是眼神依旧平静无波,仿佛听到的只是一个与己无关的普通信息。他连眉梢都没有动一下,非常坦然地、甚至可以说是过于大方地承认了:
“嗯,是的。”
他的声音清冽,没有一丝波澜。
这份超乎年龄的冷静和坦然,反而让王晓丽微微一愣。她执教以来,还是第一次遇到这样的学生。大多数这个年纪的孩子,内心世界都写在脸上,情绪容易波动。可眼前的林砚,像一口深不见底的古井,你扔下一块石头,却听不到预期的回响,只有一片沉寂。这份沉稳,甚至带着点……漠然。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绯色的成长之路请大家收藏:(m.zjsw.org)绯色的成长之路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