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五点的兵工署,还浸在未散的寒气里。核心车间的铁皮屋顶凝着一层白霜,被晨风吹得簌簌掉落,砸在地面的铁板上,发出细碎的声响,混在远处隐约的机床预热声里,像极了暗处毒蛇吐信的嘶鸣。
陆沉舟揣着临时通行证,指尖能摸到卡片边缘的冷硬棱角。他特意提前半小时出门,避开了早间的人流高峰,沿着车间外围的巡逻道缓步前行。道旁的铁丝网结着冰碴,上面挂着的“禁区”警示牌在晨光中泛着冷光,每五十米就有一个岗哨,士兵的靴子踩在结冰的地面上,发出“咯吱”的脆响,规律得如同死神的节拍。
他的目光看似落在脚下的路,实则用眼角的余光丈量着核心车间的布局。昨晚整理情报时发现的监控死角——车间西北角靠近废料堆的位置,此刻被一层薄雾笼罩着,正好能避开高处的摄像头和巡逻兵的视线。那里或许能成为后续传递情报的紧急联络点,陆沉舟在心里默默记下这个位置,脚步没有丝毫停顿。
走进核心车间时,里面已经有了零星的人影。松本穿着白色大褂,正指挥着两名工人搬运改进后的冷却装置样品。那台样品按照陆沉舟的图纸打造而成,冷却管道的布局比原版密集了近一倍,管道接口处缠着银色的密封带,在晨光中闪着金属光泽。
“陈默工程师,你来得真早!”松本看到他,脸上露出公式化的笑容,伸手拍了拍冷却装置,“样品已经准备好了,我们现在就可以开始实验了?”
“不急。”陆沉舟摇摇头,走到样品旁,手指轻轻拂过冷却管道,“先检查一下零件的精度和密封性能,实验容不得半点马虎。”他的指尖带着薄茧,触碰到金属表面时,能清晰地感觉到管道内壁的光滑度——这是关键,一旦内壁有瑕疵,冷却液循环时就会产生阻力,影响散热效果。
松本显然没想到他如此严谨,眼中闪过一丝赞许,立刻吩咐工人拿来检测工具。陆沉舟接过游标卡尺,仔细测量着管道的直径和壁厚,每一个数据都报得精准无误,松本在一旁飞快地记录着,笔尖划过纸张的声音在空旷的车间里格外清晰。
“精度没问题,密封性能也达标。”陆沉舟放下卡尺,抬头看向松本,“可以连接机床进行模拟实验了。”
两名工人立刻上前,将冷却装置与旁边的一台小型实验机床对接。管道接口处的密封带被压紧,冷却液顺着管道缓缓流入,没有出现丝毫渗漏。陆沉舟按下启动按钮,机床立刻发出低沉的运转声,冷却装置的风扇开始转动,吹出带着寒气的风。
他的目光紧紧盯着实验数据显示屏,上面的温度数值在持续下降。原版冷却装置需要十分钟才能将炮管模拟件的温度降至安全范围,而眼前这台样品,只用了六分钟,温度就稳定在了标准值以下。
“成功了!”松本兴奋地低呼一声,脸上的笑容终于多了几分真切,“陈默工程师,你的设计太出色了!这样一来,炮管的生产效率至少能提高百分之二十!”
陆沉舟脸上露出恰到好处的欣慰,心里却异常平静。这场实验的成功,只是他接近核心机密的第一步。他抬手看了看表,七点刚过,按照计划,山本雄一应该会在上午九点左右来视察实验结果,这意味着他有两个小时的时间,可以利用实验的掩护,进一步探查核心车间的情况。
“松本先生,实验数据还需要持续观测一段时间,我们先去看看新型火炮的总装进度吧?”陆沉舟提议道,语气自然,“我想结合总装工艺,对冷却装置做一些细节上的优化。”
松本没有多想,立刻点头:“好主意!我正想带你去看看呢。新型火炮的总装已经完成了七成,再过半个月就能进行实弹测试了。”
两人朝着车间中央走去,那里矗立着那台巨大的火炮半成品。炮管通体黝黑,口径足有十五厘米,炮身刻着密密麻麻的刻度和铭文,底座固定在厚重的钢铁支架上,散发着令人窒息的压迫感。陆沉舟的目光扫过炮管上的膛线,心中快速计算着——膛线的密度和缠角,直接决定了炮弹的初速度和命中率,这些都是必须记下来的核心数据。
他故意放慢脚步,手指看似随意地搭在炮身的支架上,指尖的触感让他确认了支架的材质是高强度合金钢。“这台火炮的射程能达到多少?”陆沉舟装作好奇地问道。
松本压低声音,带着一丝自豪:“初步设计射程是八公里,不过山本署长希望能提升到十公里。这也是为什么炮管散热问题如此关键,射程提升后,连续发射时的热量会成倍增加。”
八公里到十公里,陆沉舟在心里记下这个关键信息。他的目光继续移动,落在火炮的瞄准装置上——那是一台进口的光学瞄准镜,镜片上泛着淡蓝色的防反光涂层。他注意到瞄准镜的侧面有一个小小的调节旋钮,上面刻着德语标识,这与他在慕尼黑留学时接触过的军用瞄准镜极为相似。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潜伏:狼凶请大家收藏:(m.zjsw.org)潜伏:狼凶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