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疆的冬天,来得格外早,也格外酷烈。寒风如同裹挟着无数细小的冰刃,刮过人脸生疼。大地冻得坚硬如铁,河流封冻,寻常的柴薪在这样极寒的天气里,燃烧产生的微弱热量显得杯水车薪。每年冬季,都有不少贫苦百姓因冻饿而死的消息,这几乎成了北疆难以摆脱的梦魇。
然而,这个冬天,注定将与以往不同。
事情的转机,源于一次看似偶然的勘探。数名被编入匠作营勘探队的“白板英雄”,凭借着一丝冥冥中的指引(实为系统潜藏气运加持),在睿城以北五十里的一处荒僻山坳中,发现了一种黝黑、质轻、能燃烧的“石头”。他们带回样本,立刻引起了欧冶子的高度重视。
经过反复试验,这种“黑石头”燃烧时火力远比木柴猛烈、持久,但烟尘极大,且不易点燃。
刘睿得知后,亲自前往查看。当他看到那裸露在地表,乌黑发亮的煤层时,心中豁然开朗!这是煤矿!北疆发展的又一关键资源!
他立刻召集欧冶子及匠作营的核心工匠,结合脑海中来自系统商城的零星知识和另一个世界的模糊记忆,提出了“蜂窝煤”的构想。
“将此煤破碎成粉,混以特定比例的黄土、石灰,以水调和,用特制模具压制成中空多孔的圆柱体,晾干后使用。”刘睿在地上用树枝画出简易的图形,“中空多孔,便于通风,易点燃,燃烧更充分,烟尘也会大大减少。再打造配套的铁皮炉具,通过调节风门控制火力。”
欧冶子不愧是神匠,一点就透,眼中爆发出惊人的神采:“妙啊!主公此策,化腐朽为神奇!如此一来,此‘石炭’便可如柴薪般进入寻常百姓家了!”
匠作营立刻投入全力进行试制。不过数日,第一批成型的蜂窝煤和简易铁皮炉便被造了出来。在王府偏殿的测试中,一块巴掌大的蜂窝煤,在铁皮炉中持续燃烧了近两个时辰,提供的热量让整个偏殿温暖如春,而烟尘确实比直接燃烧煤块小了太多。
“成功了!”沈万三摸着温热的炉壁,激动得声音发颤,“主公,此物若能推广,不仅百姓再无冻馁之忧,其背后……更是蕴藏着泼天的富贵啊!
刘睿当机立断,下达了一系列命令。
“欧冶子,立刻带人前往煤矿山,规划开采事宜,制造专用工具,务必保证安全,提高效率!”
“沈万三,由你全权负责,在睿城及周边城池,选址建立‘蜂窝煤官营工坊’和‘取暖炉具工坊’!招募流民、贫苦百姓入厂劳作,按件计酬,王府提供食宿!”
“同时,颁布《蜂窝煤推广令》。北疆境内所有归附城池,由政务司协调,首批蜂窝煤与炉具,以成本价向百姓发售,优先供应孤寡老人及贫困之家。各地官府、军营,率先换用!”
王令一下,整个北疆如同上紧了发条,再次高速运转起来。
煤矿山上,很快响起了叮叮当当的开采声。虽然初期以人力为主,效率有限,但源源不断的原煤已经开始产出。
睿城郊外,一片巨大的工坊区被迅速划定。一座座简易却坚固的工棚拔地而起。粉碎煤块的石碾、搅拌泥料的池子、压制蜂窝煤的木制模具、打造铁皮炉的铁砧……构成了最初的生产线。成千上万被招募来的百姓,在严寒中找到了生计,他们虽然忙碌,脸上却带着希望的光芒。尤其是按照主公指点的“流水线”作业法,效率更是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期。
第一批蜂窝煤和铁皮炉,被迅速运往各地。当第一缕来自蜂窝煤的稳定、温暖的热力在冰冷的茅屋中升起时,无数百姓热泪盈眶。他们摸着那烫手的炉壁,感受着这从未有过的暖冬,口中念诵着“北疆王”的恩德,心中的归属感与忠诚,达到了顶点。
而沈万三的商业触角,更是敏锐地伸向了北疆之外。他组织起庞大的商队,将包装好的蜂窝煤和制作精良的炉具,冠以“北疆暖炉”、“黑金炭”的名号,销往中原乃至南方各州。由于此物乃独一份,效果卓着,尽管价格不菲,依旧引起了抢购风潮,尤其是对于南方阴冷潮湿的冬季而言,更是成了富贵人家的新宠。雪花般的银钱和各种稀缺物资,开始反向流入北疆,极大地充实了刘睿的 war chest (战争基金)。
温暖了民生,积累了财富,刘睿的目光,再次投向了即将到来的、与胡人的生死之战。
这一日,北疆王府颁布了震惊四方的《北伐征兵令》!
告示贴遍了北疆每一座城池、每一个乡镇:
“胡虏窃据汉土,荼毒边民,此仇此恨,不共戴天!北疆王仁德,欲兴王师,北伐雪耻,复我河山!”
“今特此颁令,招募勇士三十万,组建北伐新军!”
“凡年十六至四十,身体健康,自愿从军者,一经选拔,即刻授予‘军属田’,家人受王府优待!”
“军中粮饷足额,装备精良,更可修炼《铁血铸体功》,成就超凡!”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签到北疆,开局召唤霍去病请大家收藏:(m.zjsw.org)签到北疆,开局召唤霍去病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