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位献策各有道理,只是或急或缓。
纵然良策,亦未必最利我军。
此言一出,满座肃然。
有人自恃高明,有人滥竽充数,亦或暗藏祸心。
且容我整合诸君所长。戏志才指向地图,盟军应分兵三路:袁本初驻孟津,袁公路入武关,余部据守要隘。
深沟高垒,虚张声势,三月内西凉军必乱。
众人叹服之际,陈渡暗自冷笑。
曹操沉吟良久,采纳了戏志才的方略。
诸侯若照此计行事,铲除董卓易如反掌。更紧要的是,此举既让我首倡义兵,又献上奇谋,他日青史留名指日可待。
曹操此刻忠于汉室确为实情,但若说他毫无私心,全然赤诚,未免虚妄。孰能无欲?不过是大公无私,抑或私欲熏心之分。现下的曹操,显然公义远胜私心。
议毕,他当即定夺,众人施礼告退。
陈渡缓缓起身,落在最后。直到此刻,曹操方真正留意到这位沉默的年轻人。
太阿乃秦王佩剑,陈渡,陈太阿,恰似一柄隐于暗处的染血利器。眼下陈渡沉静不语,倒与名号相称,却不知是否藏有惊世之才?
太阿为何缄默?可有高见,但说无妨。曹操含笑相询。既为蔡邕之婿,便是自家子侄,该给的机遇自不会少。
众人闻声驻足,目光齐聚陈渡。
被点名的陈渡转身行礼。他长时静默非无谋略,亦非故作深沉:一则尚未揣透曹操性情,二来未掂清幕僚分量,最关键的是——
【在其位,谋其政;非其职,不妄言】
初来乍到,他心知曹操并未真当他是谋臣。既无职守,亦未托付实务,此刻最该做的便是谨守本分。当然,这话还有另一层深意:若曹操当真垂询,他必能献上良策。
他确信,只要能在曹操这等枭雄麾下切实贯彻这些原则。
顶尖谋士之列,定有他的位置。
陈渡信心十足,要在曹操麾下争得一席之地。
这并非仅因他怀揣金手指。
也非仅凭穿越者对天下大势的未卜先知;
更非仅靠超越时代两千年的庞杂学识,以及纸上谈兵的政治军事见解;
最关键的是——
他有一位 ** 岳丈。
他甚至开始盘算,是否要将曹操也变成岳父。
软饭着实美味。
不过古人云:“吃软饭不丢人,硬吃软饭才是真本事。”
经过半日接触,陈渡已摸清曹操的脾性。
他知晓曹操青睐何种人,爱听什么话。
也洞悉曹操对这群幕僚的真实态度。
当下他果断决定——
必须反客为主,让曹操有求于己。
兵法有言:善战者,制人而不制于人。
谋略之道,亦是如此。
他要让曹操对自己产生需求。
他整衣正色,拱手道:
“既然主公开口,我便直言了。
“方才戏志才所言联合之策,确属上计。
“若诸侯依计而行,诛灭董卓指日可待。
“可难处在于,如何让袁绍等诸侯听从?
“若今日议政止步于此——
“在我看来,诸位不过徒占其位而已。”
陈渡语气平静,仿佛在说一件再寻常不过的事。
陈渡向来不谙圆滑世故。
取悦他人不如取悦自己。
他不在意无关者的想法,更不会与这些封建权贵共情。
广交朋友在多数时候是好事。
但对他而言,在这个命如草芥的乱世,绝非明智之举。
“狂妄小儿!”
当即有人怒形于色,更有人破口大骂。
亦有数人窃窃私语。
“何谓徒占其位?”
这倒怨不得他们无知,因这典故出自《汉书》。
当世能阅《汉书》者本就不多,用此语者自然更少。
“就是说咱们占着官位不做事,出自司马迁的谤书《史记》。”
“原来如此……”
“放肆!”
回过神的众人纷纷怒斥出声。
戏志才暗自好笑,面色却纹丝不动。
目光始终停留在陈渡身上。
陈渡确实抓住了要害。
此计虽妙,但如何令诸侯遵行才是当务之急。
他原本打算待众人退下后,再与曹操密谈。
莫非陈渡已有良谋?
不知足下有何高见?某位较为斯文的谋士语带讥讽。
曹操神色如常。
既未责备陈渡放肆,也未制止众人呵斥。
陈渡能直指要害,确实令他稍感意外。
而当场斥责众人尸位素餐,则完全超出预料。
世人皆道孟尝君善养门客,故贤士归附。
遂有鸡鸣狗盗之辈。
然谁说鸡鸣狗盗者非贤士?
孟尝君困于秦国,生死攸关之际,
全凭鸡鸣狗盗之力得以脱险。
眼前诸人,便是他的。
曹操时常厌恶这群人,却仍存一丝希冀。
盼其中能出个鸡鸣狗盗之徒,紧要关头或可堪用。
戏志才不就是由此脱颖而出?
但对陈渡讥讽众人,曹操实则欣喜。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三国:一代谋圣陈渡请大家收藏:(m.zjsw.org)三国:一代谋圣陈渡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