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当探子禀报曹军砍树熏制器械时——
正是三月初六那日——
他立刻意识到事有蹊跷,亲自快马赶往洛阳向董卓报信。
临行前,为防曹军明攻孟津暗渡上游,
他又调派三百骑兵沿黄河上游昼夜分批巡逻,滴水不漏。
这般布置之下,纵使曹操真有渡河之心,也插翅难飞。
董卓初闻徐荣报告曹操伐木造渡具时,竟兴奋得拍案叫绝。
此前他刚向李儒讨教灭曹之策未果,
如今见曹操主动送死,当下捧腹大笑,骂其不过是纸上谈兵的赵括之流。
当即下令要徐荣佯装疏防,待曹军半渡而击。
李儒却急声劝阻:若此乃调虎离山之计?纵放曹军过河,
届时需从各关抽兵围剿——虎牢关外尚有六万曹军虎视眈眈。
更甚者,若诸侯联军趁机从浮桥过河...
董卓只得咬牙作罢,转而对徐荣大加赞赏,
许诺回长安后必封杂号将军兼关内侯。
徐荣闻言涕泪纵横,连声表忠心。
董卓暗忖李儒举荐徐荣镇守孟津果然高明,
曹操的离间计不攻自破。
待日后史书记载,必成君臣相得的佳话。
最终令徐荣增派三百士卒沿岸巡视,
若见曹军真敢乘木筏渡河,即刻燃烽为号。
董卓将亲率洛阳大军雷霆出击。
当夜徐荣返回孟津关,
不仅加强河防,更往邙山三处烽火台各增十人,
严防值守懈怠误了大事。
不过在他想来——
若曹军还是血肉之躯,
断无胆量踩着那些木箱子渡河。
---
他清楚自己所做的一切可能都是徒劳,但为了万全之策,不得不如此行事。毕竟,曹军给他留下的阴影实在太深。
三月初九正午,徐荣发现曹军正往黄河的木舟上铺设木板,搭建浮桥。于是他与李蒙率领三千关中将士沿河列阵,准备阻击曹军。徐荣再次确认黄河北岸并无曹军踪迹后,采纳了李蒙的建议,分兵一半回营休整,另一半继续驻守阵地。
酉时将至,曹军仍在紧张施工。按徐荣估算,若不加阻拦,次日拂晓浮桥便能延伸至孟津关前的滩涂。再推进百步,定叫他们万箭穿心!他暗自发狠。然而戌时曹军突然停止行动,整片河面陷入诡异的寂静,连半 ** 光都看不见。
亥时鼓声骤起,战马嘶鸣惊醒了和衣而眠的徐荣。他立即唤醒正在休憩的西凉士兵列阵备战。与此同时,早已渡河的曹军精锐正从孟津关背后的邙山密林中悄然出击。
——————
曹仁、曹纯、夏侯惇各率三十名死士,借着夜色向三处火光潜行。不多时,邙山上响起的惊呼打破了夜空。动作太慢!曹纯紧张地望向山下,所幸西凉军被震天的鼓声所扰未察觉异样。多亏祭酒早有谋划...他擦净刀锋继续行动。
另一侧,夏侯渊与曹洪按照军令肃清了黄河沿岸的两百巡逻骑兵,随后各领五百人马封锁了孟津通往雒阳的两条要道。完成任务的曹仁等人则带领九千主力,如暗夜疾风般直扑灯火通明的孟津关。
孟津渡。
徐荣立于河滩,对岸曹营鼓角铮鸣,却不见半点星火。
黑暗如墨,浸透四野。
他忽觉脊背发寒。
一粒火星毫无征兆地刺破夜幕。
紧接着是第二粒、第三粒……转瞬化作燎原之势。
徐荣的呼吸凝滞在胸腔。
对岸的黑暗正在扭曲——先是零星几点,继而百点千点,最终化作遮天火海。他吐出浊气时,发现曹军阵列已在火光中森然成型。
夜半列阵竟能如此齐整?
侧目瞥见副将李蒙同样面露骇色。
河面忽有异动。
数支火把骤然亮起,照出破浪而来的轻舟。舟首按剑而立者,正是大纛之下的曹操本人!
曹孟德疯了不成?
徐荣五指攥紧刀柄。曹军正以惊人的速度铺设浮桥——木箱入水,绳索飞接,木板层层推进。大纛随之前移,每一步都精确得令人胆寒。
前几日缓慢的工程竟是伪装。
此刻浮桥延伸之快,犹如巨蟒扑食。照此速度,不足一个时辰便将吞没孟津渡口。
区区数千兵马……徐荣齿缝间溢出血腥味,就敢强渡天堑?
数百人尚且难渡这浮桥,数万大军强行过河,岂非自寻死路?!
徐荣鸣金击鼓,命全军即刻在河岸列阵。
布阵千余士卒,约需三刻钟光景。
幸而岸上已有一千五百精兵严阵以待,争取时辰倒非难事。
浮桥距孟津关滩头尚余百步之遥。
徐荣已能辨清曹操眉目。
确系曹操无疑。
** 手预备!
徐荣令下,两百弓手应声出列。
曹操再进二十步,便入箭矢所及之地。
莫非是曹操扰敌之计?李蒙至今仍疑曹操真敢渡河。
徐荣默然不语。
俄顷半刻。
曹操即将进入射程。
忽见他俯身拾起船中物件,转身背对徐荣。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三国:一代谋圣陈渡请大家收藏:(m.zjsw.org)三国:一代谋圣陈渡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