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阿实乃吾之福将。曹操难掩激动,在遇见你之前,我从未想过能以寡敌众,以弱胜强。更未料到能将董卓这等枭雄及其百战精锐打得如此狼狈。此战不仅大获全胜,更赢得如此干脆利落。即便董卓未死,也必元气大伤,短期内再难兴风作浪。
他突然话锋一转,自嘲道:说来诸侯们各怀心思,我又何尝不是?若非贪图这批财物,本可按你的第一方案:固守函谷关,待诸侯会师共灭董卓。
陈渡正色道:明公此言差矣。您已做出最明智的决断。见曹操停下脚步投来询问的目光,他继续解释:即便未能全歼董卓,此战已获全胜。若固守函谷等待诸侯,于我们并无实质益处。如今天子西迁长安,关东诸侯包括我们,短期内都无力攻入长安迎奉天子。
今日之战,便是讨董联军与西凉军的最终对决。
正如我之前向主公分析的那样。
不久之后,各路诸侯就会四散而去。
关东地区即将陷入群雄割据的混乱局面。
无论主公是否情愿,都将被卷入这场乱世纷争。
这是无法避免的。
既然如此,主动出击胜过被动应对。
以董卓聚敛的巨额财富来壮大我军实力,阻止其他诸侯发展,实为明智之举。
至于董卓生死,反倒无关紧要。
曹操听后深以为然,开怀笑道:
太阿所言,正合我意。
太阿当真知我肺腑之言!
二人相视而笑,继续向雒阳进发。
行至半途,曹操忽然想起一事:
先前荀彧曾问我,若董卓退守长安该如何应对。
我依照太阿的建议答曰:若真如此,愿求一州之地,请治国之才。
当时面对这位王佐之才,说出这番话时心中并无把握。
那时的我,
不敢想象能如此大败董卓,
更不敢想象能从董卓处获取足以支撑乱世争霸的巨额财富。
说到此处,曹操突然神色一凛:
莫非太阿当时就已料到此战结果?
陈渡含笑摇头:
主公过誉了。
我之所以那样说,是因为深知主公雄才大略,不会因一战胜负而改变志向。
只要主公仍有宏图大志,占据一州之地就是必经之路。
曹操闻言怔然,随即会心一笑,明白陈渡又在谦逊。
能如此肯定地预言他将据守一州,
这不正是陈渡对此战成竹在胸的明证吗?
若战败甚至战死,又谈何立足之地?
想到此处,曹操握住陈渡双手,目光炯炯:
太阿远见卓识,鬼神难及。
我有何德能,竟得天赐太阿相助!
平复激动心情后,曹操问道:太阿可知我此刻所想?
陈渡表示不知。
“此刻我心中所想,唯有太阿最懂!”
“太阿心中所念的‘一州之地’,必定与我如出一辙!”
陈渡微微一笑,提议道:“不如我与主公各自在掌心写下这‘一州之地’,如何?”
曹操朗声大笑,欣然应允,当即命人取来笔墨。
二人各自提笔,在手中写下寥寥一字。
片刻后。
二人搁笔。
曹操笑着展开手掌。
掌中赫然是一个【青】字。
陈渡亦笑而展掌。
同样是【青】。
曹操仰首大笑。
陈渡择青州,曹操几乎了然于心。
而曹操选青州,则是陈渡意料之中。
在陈渡眼中,曹操的大局观远超常人,堪称卓越。
另一时空的曹操,在收服百万青徐黄巾、立足兖州之前,始终依附于袁绍,自认无争雄之力。
若非别无选择,他绝不会择兖州而居。
彼时的他,不过是袁绍手中的一枚棋子,被委任为东郡太守,替袁绍镇守一方。
围棋之道,素有“金角银边草肚皮”之说。兖州正是那“草肚皮”,地缘险恶,四战之地。
曹操身为良将,岂会不明此理?
故而另一时空中,击败袁绍夺得冀州后,他立即将军政重心由兖州迁至冀州,远离腹心之患。
而今,在陈渡辅佐之下,曹操屡战屡胜,胸襟眼界已今非昔比。
无论兵甲粮秣,抑或声威名望,皆非昔日可比。
他深知自己已是乱世之中举足轻重之人,注定青史留名。
如此格局之下,他必会慎择根基之地。
而最佳之选,唯有青州。
“今日已是第三次深感太阿为我知己!”
曹操畅快不已。
陈渡虽非他腹中蛔虫,却在诸多大事上与他心有灵犀。
岂非知己?
太阿觉得为什么要选青州呢?
陈渡想了想,缓缓开口:
我大汉十三州,可分为四片。北方幽、青、并、冀四州;中原司、豫、兖、徐四州;南方荆、扬、交、益四州;外加荒僻的凉州。
先说幽州。名义上是州牧刘虞的地盘,兵权却握在公孙瓒手里。刘虞为人和善,深得百姓拥戴,确实让幽州安定下来。但问题是公孙瓒。他性格暴烈,与刘虞迟早翻脸。不出两年,幽州必归公孙瓒所有。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三国:一代谋圣陈渡请大家收藏:(m.zjsw.org)三国:一代谋圣陈渡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