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曹操来到校场时,看见陈渡正在做拉伸运动,汗湿的短衫紧贴后背,显然已完成了晨跑。这位谋士从不与士兵过多接触,甚至希望保持低调。在陈渡看来,谋士无需在军中建立威信,只要专心做好文职工作即可。
太阿,早。曹操上前问候,今日怎不见恶来与子龙?往常陈渡晨练总有典韦和赵云相伴,此刻不见二人踪影,曹操才想起似乎已多日未见他们。
陈渡边换干净衣衫边答道:他们去拦截董卓了。
震惊!曹操猛地从座椅上弹起。
陈渡轻描淡写的话语,却像重锤般砸在曹操心头。原本松弛的神情瞬间凝固。
那一百轻骑...莫非是随典韦、赵云去截杀董卓了?曹操眉头紧锁,眼中闪过惊疑。
陈渡颔首确认。
当时在瀍水岸边,陈渡向曹操讨要百骑。曹操二话不说便应允,甚至未问缘由。毕竟在数万大军中,百骑实在微不足道。
可如今,这百骑竟要去阻截西凉残军?
实在太过凶险!曹操沉声道,典韦、赵云虽勇猛,但董卓尚有两万精锐,更有吕布这等猛将。此刻冒险,得不偿失......
作为统帅,曹操自然明白百骑对阵万军的荒谬。万人伏击尚有胜算,百人突袭无异送死。
陈渡从容道:主公勿忧。只要依计行事,二位将军定能全身而退。至于能否建功,就要看他们的临阵发挥了。
虽然他语气谦虚,但心里早有把握。凭借着系统赋予的【虚实】推演与【神机】预判,此战必胜无疑。
系统虽未以数据明示成功率,陈渡心中却如明镜般透彻——此番刺杀董卓,胜券在握。
除非典韦酩酊大醉失足坠崖,除非西凉铁骑在赵云冲阵时竟纹丝不动。
但这些荒诞假设,在真实世界里绝不会发生。
见陈渡胸有成竹,曹操眉间郁色稍解:太阿既如此笃定,操便安心了。
折损百骑无妨,唯子龙与恶来若有闪失……话至此处,曹操摇头收声。
晨练毕,二人独处军帐。
曹操见陈渡掩紧帐门,不由挑眉:何事需这般谨慎?
青衫文士自袖中取出丝绢包裹的方物。
曹操接过时,指尖触到玉质冰凉。一层层揭开丝绢时,他忽然想起——能让陈渡如此郑重的,定非寻常之物。
最后一层绢布飘落。
曹操瞳孔骤缩,双手不受控地战栗起来。五龙交纽的金镶缺角在掌中泛着幽光,这件承载天命的重器,他绝不会错认。
传国玉玺?!
声音里的震颤暴露了他的震撼。无需细辨,王政君怒砸金镶的典故已说明一切。
曹操突然攥紧玉玺冲到帐外,像是要确认什么。疾风中,他回望陈渡的目光灼如烈火:此物从何得来?
巡视四周确认无人后,曹操返回营帐。
太阿从何处寻得此物?曹操神色凝重。传国玉玺在当下具有非凡的政治分量。
昨日主公与孙将军叙话时,末将在建章殿枯井中发现。陈渡回答。
曹操若有所思地低语:传国玉玺...传国玉玺...渐渐从震惊中恢复冷静。
他忽然意识到方才为何要出帐巡视——此刻捧着这方玉玺,竟不知有何用处。日后归还天子?这等功劳恐怕最多换得一面锦旗。
思及此,曹操猛然惊醒:太阿!此物于我等既无益处,反成祸端!他顿悟这玉玺实为催命符,若被人告发私藏,便是坐实的叛国罪!
陈渡淡然一笑。主公果然比孙坚睿智,这么快就参透其中利害。
主公明鉴,此物确实棘手。但何不转赠他人?既能借其威势,又可免遭反噬。
转赠他人?曹操疑惑,此话怎讲?
当今天下,谁敢擅用玉玺?又有何人持玺最具威信?
本初?曹操思索片刻,正色应答。想来唯有袁绍敢用此印。
正是。陈渡颔首,将此物献予袁绍,他必助主公名正言顺入主青州。我等坐享其利,至于天下人如何看待袁氏持玺,便与我等无关了。
......
曹操遣快马通知尚未抵达洛阳的各路诸侯:雒阳已无险情,邀其赴宴。在残存的宫殿中,他设下筵席。
此宴意在昭告天下:青州将成曹氏疆土,若有人胆敢染指,便是与他曹操为敌!如今的他已具备这般底气与实力,唯缺一个正当名分。
纵使师出无名亦无妨。
青州之地,他势在必行。
日上三竿,关东联军方姗姗来迟。
曹操率众将出营相迎。
孟德!鲍信双目含泪扑至曹操跟前,舍弟阿韬...战死了!
鲍韬尚未及冠便殁于沙场,曹操闻言悲从中来,紧握鲍信手腕低声道:怎会如此?愚弟不是写信提醒允诚兄小心追击么?
都怪我那不成器的弟弟...不听孟德良言,非要随公孙瓒抢头功,结果...鲍信捶胸顿足。
正劝慰间,张邈铁青着脸走来,强挤出一丝苦笑:孟德贤弟能全身而退,当真是...吉人天相。他麾下八千陈留子弟兵,如今不足三千之数。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三国:一代谋圣陈渡请大家收藏:(m.zjsw.org)三国:一代谋圣陈渡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