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说得大体在理。我军确欲借道淄水入齐,以割裂青州黄巾。不过...陈渡凝视着眼前雀跃的孩童,你漏算了一点。
哪一点?诸葛亮双眸粲然生辉,毫不怀疑这位正是他朝思暮想的豪杰。
虽猜中陈渡会途经泰山,却未料竟能亲睹真容。
我军并非要剿灭那百万黄巾。
为何?他们不是逆贼么?稚嫩的嗓音透着不解。
陈渡轻抚孩童发顶:你可知何为黄巾?
可他们烧杀掳掠!泰山郡多少无辜遭难,难道不该诛之?在小诸葛亮心中,英雄就该除恶务尽。近来他最仰慕的,正是曹操与陈渡这两位豪杰。
陈渡会意。
眼前锦衣玉食的孩童,尚未尝过民间疾苦,自然不解黄巾之谛。
正如天下大多读书人一般。
可知他们为何 ** ?陈渡循循善诱。
孩童诚实地摇头。
“他们是 ** 反的。”陈渡将手搭在诸葛亮肩上,“他们本无过错,都是安分守己的青州良民。”
“口口声声说朝廷是正义之师,要剿灭这些‘逆贼’。”
“可当他们沦落到必须豁出性命,才能换来一口粮食时,世上便只剩一种正义。”
诸葛亮抬起头:“哪种?”
陈渡直视他的眼睛:
“为这 ** 命的粮食揭竿而起——”
“便是这天下至高的正义。”
“我们,才是真正的暴虐之师。”
“你明白吗?”
诸葛玄与诸葛瑾等人如遭雷击,难以置信地望着陈渡。这般悖逆之言,彻底颠覆了他们的认知。
年幼的诸葛亮瞳孔微颤。圣贤书中描绘的秩序在此刻出现裂痕。他下意识摇头——这与夫子教诲截然不同。
“无妨,随我去青州,我慢慢教你。”陈渡笑着揉了揉他的发顶。
此番轻装简从先抵泰山,本只为碰运气,不料真寻得卧龙雏凤。
“你们可愿同往?”陈渡扫视诸葛家众人。
诸葛玄陡然变色。
【可愿同往】
这哪是商议?分明是最后通牒。
“凭何强掳我侄!?”诸葛玄拍案而起。
陈渡无视怒吼,只向诸葛亮伸手:“要和我走吗?”
“要!”孩童眼中跃动着星辰。
——
泰山烟岚未散,陈渡已携诸葛亮绝尘而去。
诸葛玄攥碎茶盏,诸葛瑾咬破嘴唇,却只能目送车驾消失在尘土中。那身染血煞气的将军,岂是没落世家能阻拦的?连煊赫四百年的弘农杨氏都折戟沉沙,何况飘零琅琊的诸葛分支?
最令诸葛玄肝胆俱裂的是:陈渡对满山名士视若无睹,偏精准直取草庐;更将谋逆之说灌输稚童。此刻他才恍然——原来那句“第一个 ** ”的询问,根本是独断专行的温柔伪装。
“竖子猖狂!”诸葛玄踢翻案几,却又暗自松气。至少那煞星对亮儿,始终保持着师父的克制。
他望着青州方向啐了口唾沫。寒门子弟殴打四世三公?这般狂徒,合该千刀万剐!可西北卷来的风沙里,隐约传来孩童清越的笑声。
当诸葛亮提及《马说》时,他对陈渡那篇愤愤不平的文章嗤之以鼻。
但对陈渡斩杀董卓所用的种种奇谋妙计,他心底却不得不暗暗折服。
看着陈渡与诸葛亮离开的背影,他渐渐冷静下来,心中又生出一丝忧虑——陈渡会不会把诸葛亮带歪?
陈渡不可能永远这样行险侥幸。
两万人时,光脚不怕穿鞋的,冒险倒也罢了。
可若统领十万、二十万大军,这般诡谲冒险的计策还行得通吗?曹操敢用吗?
诸葛玄摇了摇头,愈发为诸葛亮的前程担忧起来。
公元190年,七月。
讨伐董卓之战结束后的第四个月,曹操的船队终于抵达青州。
在这四个月间,天下格局骤变,发生了两件大事。
其一,西凉军攻破长安,诛杀摄政的王允,李傕、郭汜成为新的掌权者。
原本董卓死后,长安附近的西凉军已军心涣散,准备各自返乡。
但蛰伏已久的贾诩终于出手。
他见到断了门牙、狼狈不堪的李儒后,立即找到李傕、郭汜,劝说道:
“王允迟迟不下赦令,其意昭然——必会清算凉州旧部。”
“听说朝中正密议要将凉州人赶尽杀绝。”
“诸位若弃军潜逃,小小亭长便能擒杀你们,不如举兵攻入长安。”
“事成可挟天子号令天下,为董公复仇;若不成,再逃也不迟。”
李傕、郭汜闻言大惊,深觉有理,遂与吕布的残部结盟。
西凉军与并州军合兵十余万,直逼长安。
这一次,王允无计可施,吕布亲自斩下其首级。
李傕、郭汜、吕布三人共掌朝政,贾诩被奉为谋主。
为挑动关东诸侯内斗,三人借天子名义大肆封官:
任命幽州牧刘虞为大司马,统辖六州军事,关东诸侯皆受其节制;
任命袁术为豫州牧,令其剿灭曹操与袁绍;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三国:一代谋圣陈渡请大家收藏:(m.zjsw.org)三国:一代谋圣陈渡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