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因普天之下,已无单独抗衡曹操之势力,遑论歼灭。
我等亦然。
欲除曹操,必待天下诸侯同心协力。
(
所谓诸侯联盟,看似声势浩大,实则乌合之众。各自为战,必为曹公所破。
此等松散盟约,吾等不屑与谋。
当铸就铜墙铁壁之盟——
与曹操歃血为盟。
献广陵于曹公帐下。
令天下诸侯与曹操相争。
吾辈则取江夏,夺江陵、襄阳,收巴蜀、汉中,吞西凉、关中。
待半壁江山尽入囊中,何愁造不出琅琊巨炮?
届时再与曹操,一决雌雄。
周瑜掷地有声,道出这江东霸业之策。
◇
以广陵为饵,结好曹操。
曹取江北,
孙取江南。
二分天下,
此乃周郎宏图。
帐中文武屏息凝神,皆陷沉思。这般洞若观火、气吞山河的谋略,除却周瑜,在座无人敢想。
张昭、张纮虽为当世名士,然治国尚可,筹谋天下则非所长。纵有韬略,亦恐落得纸上谈兵之名。
黄盖、程普等将勇冠三军,却因出身寒微,难有寰宇之志。
年方十八的周瑜,与孙策同为少年英杰。
公族血脉令他见识过庙堂气象,更兼结交逆贼之后孙策升堂拜母,可见其不拘成法。
昔时说动丹阳太守周尚举郡归顺,助孙坚迅速平定江东。庐江周氏,实为孙氏崛起之砥柱。
此时孙坚尚无问鼎之力,天下诸侯多思齐桓晋文之业。
周瑜所谋,亦非从龙之功,而是千古霸业。
这位出身公卿世家的贵公子,与荀彧有着相似的抱负,都渴望同拥兵自重的豪强结盟,凭借自身才干重振家族声威,成为堪比汝南袁氏那样的天下名门。
个人的格局,往往由门第与修养所铸就。
在座诸公论家世渊源、学识修养,无人能出周公瑾之右。这位少年郎满腔热血,唯有孙伯符堪与之比肩。
二分山河之议——好大的气魄!
无论是张昭、张纮、吕范这些文臣,还是黄盖、程普、周泰等武将,都不禁对周瑜暗自钦服。孙坚凝视着这位年轻谋士,眼中交织着矛盾与振奋。
他虽怀逐鹿中原之志,却从未如周瑜这般决绝,意图倚仗长江天堑与北方分庭抗礼。令他踌躇的是,自己早有一套经略天下的方略:先据江东,再以广陵为桥头堡,北取淮南,剑指中原。
「守江必守淮」——这个未见于当世的兵家要诀,孙坚作为杰出统帅深谙其理。失去淮河庇护的江南,就像被拔去利爪的猛虎,再无北进之力。滔滔淮水汇聚中原诸河,形成汝口、颍口、濄口、谷口、泗口五大要冲,造就了淮南五处可守、中原无险可据的独特格局。
更关键的是,唯有淮南这道屏障,才能为江南赢得休养生息之机。正因如此,他在平定江东的同时仍分兵争夺广陵,不惜耗费巨资修筑京城要塞。若采纳周瑜之策,献广陵于曹操而划江分治,无异于自断臂膀。
但孙坚心知肚明:曹操势大难敌,继续据守广陵实为险棋,唯有寄望天下诸侯共讨曹氏方能解围。如今周瑜献上的全据江南、西取巴蜀凉州之策,竟让他看到了前所未有的可能——若此计得逞,淮南便不再是生死攸关的命门!
孙坚心中豁然开朗——若与曹操结盟示好,短时间内便不必再视曹操为敌!
他需要面对的对手,瞬间从枭雄曹操降级为黄祖、刘表、刘璋等碌碌之辈!
或许在曹操剿灭袁绍、公孙瓒、张济、吕布之前,自己就能拿下整个巴蜀!
甚至可能抢先一步挟天子以令诸侯!
想到这里,孙坚眼中踌躇尽褪,猛地攥住周瑜手腕高呼:
公瑾真乃少年英豪!
前有奇谋助我平定江东,
今又献上雄踞江东,席卷荆蜀的宏图!
我得公瑾,与曹操得陈渡有何差别?
只恨未能早日与你并肩!
否则天下锋芒,怎会让他曹操陈渡独占!
周瑜的《吴中对》令孙坚恍悟:相较于曹操,自己缺的并非战术或兵力,而是陈渡那般纵观天下的战略眼光。而周瑜的出现,完美填补了这个空缺。虽然陈渡智谋冠绝当世,但周瑜的文韬武略更胜一筹——既能统兵征战,又可运筹帷幄,岂是纯文士可及?
虽然起跑稍晚,但得此不世之才相助,何愁不能后来居上?
孙坚凝视着这位美周郎,越看越是振奋,忽然击掌喝道:
就依公瑾之策!
让出广陵与曹操修好,
弃淮南而取荆州!
周瑜郑重行礼:承蒙将军信任。
诶——孙坚摆手打断:往后公私场合,唤我伯父即可。将军之称太过生分!
考虑到周氏与孙氏是平等合作,周瑜作为士族子弟确实不宜轻易称主。此刻见孙坚坚持,周瑜从善如流改口:谢伯父信任。
话锋一转又道:但既定下据江东取荆蜀之策,眼下要务就不止让地结盟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三国:一代谋圣陈渡请大家收藏:(m.zjsw.org)三国:一代谋圣陈渡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