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阳门外那惊天动地的一幕,其后续影响远超所有人的预料。
百官们彻夜未眠。
有人是吓的,一闭上眼,就是那面百年古墙轰然倒塌,皇帝站在废墟中,身形不动如山,手臂上纤尘不染的画面。
那不是人的力量,那是神魔之威。
有人是惊的,脑子里反复回响着红夷炮弹撞在新墙上那沉闷的巨响,以及那仅仅一尺深的弹坑。
大明的边关要塞,若都换成这等神物,后金的铁骑还算什么?
更多的人,则是陷入了一种混杂着恐惧与狂热的亢奋之中。
他们意识到,一个他们完全无法理解,也无力抗拒的全新时代,正以一种粗暴的、不容置疑的方式,碾压而来。
次日早朝,气氛诡异得可怕。
太和殿内落针可闻,文武百官垂首而立,没人敢抬头直视龙椅上那个平静的身影。
就在这死寂之中,一个身影颤巍巍地从文官队列中走出。
是老御史王思任。
他今日没有像往常一样手持笏板,而是由两个小太监吃力地抬着一卷长长的,用黄绫包裹的卷轴。
当卷轴在御前被缓缓展开,露出里面用鲜血写就的密密麻麻的蝇头小楷时,整个朝堂响起一片倒吸冷气的声音。
万言血书!
这位老御史,又在搞什么名堂?
然而,当王承恩颤抖着声音,开始宣读血书的内容时,所有人都懵了。
没有劝谏,没有死谏,通篇都是前所未有的,堪称露骨的歌功颂德。
血书从盘古开天辟地写起,论证了圣人治世的最高境界,便是化天地伟力为己用,塑凡尘俗物为不朽。
“……陛下昨日,以旧墙之毁,证新墙之固。此非炫其武,乃是向天下苍生示警,示爱,示道也!”
王思任的声音,此刻带着一种哭腔,在空旷的大殿中回荡。
“警者,警醒我等固步自封之辈,祖宗之法,若不能庇护万民,便与那废墟残垣无异!”
“爱者,爱护我大明亿兆子民,以这万年不朽之圣灰,筑起永世太平之基业!道者,更是彰显了格物致知,经世致用’的无上圣道啊!”
他猛地转向百官,老泪纵横。
“诸公!我等饱读圣贤之书,所为何事?不就是为了辅佐君王,安邦定国吗?”
“可我等往日,或空谈心性,或勾心斗角,于国何益?于民何益?”
“反观陛下,不言一语,却亲授圣灰之法,亲演铁轨之利,此等神技,远胜千言万语!此乃天授之学,是上天赐予我大明的无上瑰宝!”
说到这里,王思任猛地跪倒在地,对着朱由检重重磕下头去,声泪俱下。
“老臣恳请陛下,将此等天授之学,编撰成书,颁行天下!”
“若此等神技,只存于陛下心中,或只掌握于工部少数人之手,万一……万一有失,那将是我大明,乃至天下万世,无可挽回的损失啊!”
“请陛下着书立说,开万世之太平!”
话音落下,整个大殿陷入了更深的寂静。
百官们看着跪在地上的王思任,眼神复杂到了极点。
他们终于明白这老狐狸想干什么了。
他不是在拍马屁,他是在试图“解释”皇帝,将皇帝那些无法理解的行为,纳入到一个他们能够理解,并且能够从中分一杯羹的体系里来。
皇帝那些鬼神莫测的知识,如果能变成书,变成可以学习的东西……那背后代表的,将是何等恐怖的权力与利益!
一瞬间,数十名反应过来的官员,也跟着跪了下去。
“臣等附议!请陛下着书立说,开万世太平!”
朱由检面无表情地看着下方跪倒的一片。
【群体性正面情绪引导,舆论维稳方案。分析中……】
【目标:将技术知识标准化、文本化,是最高效的传播和迭代方式。】
【结论:该请求符合系统长期优化目标。】
【方案通过。】
“准奏。”
两个字,如同天宪。
王思任激动得浑身一颤,差点晕过去。
朱由检的目光,落在了工部尚书宋应星身上。
“宋应星。”
“臣在!”宋应星立刻出列,他的心脏因为激动而剧烈跳动。
“命你为总编纂官,即刻于文渊阁成立《天工开物》编撰馆,朕,口述其纲,尔等,笔录成书。”
宋应星猛地抬头,眼中全是不可思议。
陛下……要亲自口述?
更让他震惊的是书名。
《天工开物》,这正是他自己多年心血所着,却因不合时宜而被压下的书名。
陛下竟然知道,并且要亲自为它续写!
“臣……臣遵旨!臣,万死不辞!”宋应星的声音因为激动而哽咽。
“另择数吏十二人,翰林学士十二人,入馆协同。”朱由检补充道。
这道命令,让那些传统文官心里稍稍舒服了一点。
还好,编书这种事,没把他们翰林院彻底撇开。
然而,他们高兴得太早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崇祯一拳歼八百,全大明跪喊真神请大家收藏:(m.zjsw.org)崇祯一拳歼八百,全大明跪喊真神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