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的动作并非整齐划一的军阵,而是充满了力量与节奏的舞蹈!
劈砍、突刺、格挡、翻滚,每一个动作都源自战场搏杀,却又被赋予了舞蹈的韵律和美感,充满了勃发的力量和阳刚之气!
“杀——!”
一声震天的齐吼,如同平地惊雷!
校场上的士兵们只觉得一股热血“嗡”地一下直冲头顶!
这场景,这气势,太熟悉了!
仿佛让他们瞬间回到了那金戈铁马的战场!
不少老兵的眼睛瞬间就红了,拳头下意识地握紧,指甲深深陷入掌心都未曾察觉!
紧接着,雄浑粗犷、带着明显军中俚语味道的歌声炸裂般响起:
“(领)关山月,照铁衣啊——(合)嘿!照铁衣!”
“(领)陇头水,洗战戟啊——(合)嘿!洗战戟!”
“(领)好儿郎,别爷娘啊——(合)嘿!踏征程!”
“(领)刀枪见,血滚烫啊——(合)嘿!斩豺狼!”
“(领)保家国,护爹娘啊——(合)嘿!死也值!”
“(领)若战死,魂归乡啊——(合)嘿!守田桑!”
歌词直白如话,毫无文饰,却像烧红的烙铁,狠狠烫在每一个士卒的心上!
那是对家乡的思念,对亲人的不舍,更是对这身戎装和手中刀枪赋予的使命最简单、最赤诚的誓言!
没有华丽的辞藻,却比任何诗文都更撼动人心!
“好!!!”
不知是谁第一个吼了出来,带着哽咽。
“唱得好!!”
吼声如同燎原之火,瞬间席卷了整个校场!
士兵们用力捶打着胸膛,发出沉闷的“咚咚”声,应和着鼓点,放声嘶吼!
激动的泪水混着尘土从那些刚毅的脸上滚落。
这一刻,所有的疲惫和艰辛仿佛都找到了宣泄的出口,化为一股冲天的豪气和归属感!
几个负责带队操练的校尉看着眼前这沸腾的场景,互相对视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震撼和一丝羞愧。
其中一个络腮胡校尉擦了擦眼角,低声对旁边的司马叹道:
“娘的,以前觉得这帮戏子就是糊弄人的玩意儿。今儿才知道,这调调比老子喊一百遍‘给我冲’都管用!弟兄们这眼神都不一样了,冒火!”
而在长安城西南角,低矮密集、污水横流的永平坊,气氛又是另一番景象。
坊内难得的一块稍微平整的空地上,挤满了人。
男女老幼,衣衫大多破旧,脸上刻着生活的艰辛。
空气中混杂着汗味、劣质炊烟和某种说不清的衰败气息。
临时搭起的简易木板台上,文工团的表演正进入另一个段落。
一个穿着滑稽圆领衫、脸上涂着夸张白粉的“参军”丑角正上蹿下跳,挤眉弄眼地模仿着一个刻薄吝啬的富商,克扣帮工工钱,还诬陷帮工偷东西。
那夸张的动作和极富生活气息的市井俚语,引得台下贫苦的坊民们发出一阵阵哄笑:
“哎哟!这老财迷!抠得跟他家咸菜缸里的蛆似的!”
“瞧他那贱样儿!跟咱坊头王扒皮一个德行!”
“打他!使劲抽他那张贱嘴!”
哄笑声中,又夹杂着感同身受的愤懑。
接着,情节陡转。
另一个扮演贫苦孝子的演员上场,“参军”所扮的富商百般刁难羞辱孝子卧病在床的老母。
扮演孝子的演员没有过多言语,只是用颤抖的手端着一碗清水,跪在象征卧榻的布景前,一声声沙哑地呼唤:
“娘、娘,您喝口水”
那声音里蕴含的无助、悲愤,还有一丝至死不休的孝心,像一根根针,悄无声息地刺破了刚才的哄笑,扎进了每个人的心里。
台下变得异常安静。
许多人默默低下头,偷偷用袖子抹着眼睛。
有白发苍苍的老妪紧紧抓着身边小孙女枯瘦的手,浑浊的泪珠无声滑落。
几个半大的小子,平时在坊里偷鸡摸狗惹是生非,此刻也红着眼圈,死死盯着台上。
当最终剧情走向团圆,富商被感化,孝子得救,虽然知道是戏,台下还是爆发出发自内心的、带着哽咽和释然的掌声和叫好声!
比刚才更加热烈!
因为这戏里的人间冷暖,就是他们自己的日子!
表演结束,并未立即散场。
文工团的管事,一个面相和善的中年人走到台前,声音洪亮:
“父老乡亲们!太子殿下感念民生艰难,特命我等此番演出之余,告知大家一事:永平坊南头,原义庄旧址,现已修缮清理,设立‘济孤院’!”
“凡坊中年过六十、无子女奉养的老翁老妪,或因灾祸失去怙恃的孤幼孩童,皆可前往登记查验!由东宫拨付钱粮,专人照料!”
“不敢说锦衣玉食,但求一餐热饭遮体寒衣,老有所养,幼有所依!此乃太子殿下仁心,愿为长安父老尽一份心力!”
话音刚落,人群先是死一般的寂静,旋即爆发出前所未有的巨大声浪!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扶苏双穿:用科技打造日不落唐朝请大家收藏:(m.zjsw.org)扶苏双穿:用科技打造日不落唐朝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