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到一炷香时间,演武结束。
场地中,二十名东宫骑士,虽有几人身上也沾染了代表受伤的白色印记,却无一人“阵亡”退出。
而羽林军百名精锐,超过八成身上都带着醒目的石灰白点,狼狈不堪地勒马伫立,垂头丧气。
碾压!
彻头彻尾、毫无争议的碾压式胜利!
御台上,死一样的寂静。
长孙无忌、房玄龄等重臣相顾骇然!
百官队伍中更是响起一片难以抑制的倒抽冷气声!
羽林军,天子亲军,帝国最锋利的刀尖,竟然如此不堪一击?!
李世民的脸上再无丝毫平静,他猛地站起身!
深邃的眼眸死死锁定场中那二十匹轻装快马,锁定薛仁贵手中那张造型奇特的强弓,锁定那些高耸的马鞍和坚固的马镫!
目光灼热得如同发现了稀世珍宝,又夹杂着一丝难以言喻的震动和思索!
演武结束,庞大的队伍散去,演武场恢复了空旷寂寥。
李世民屏退了所有侍从,只留下李承乾一人,父子二人漫步在空旷的场地边缘。
夕阳将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
李世民沉默地走着,靴子踩在沙土地上发出沙沙的轻响。
空气仿佛凝固般沉重。
终于,他停下脚步,没有看李承乾,目光投向远处羽林军操练的校场方向,声音低沉而听不出喜怒:
“承乾。”
“儿臣在。”
“那张弓还有那鞍镫,”
李世民终于转过头,目光如同实质的探针,刺向李承乾的眼睛,带着帝王特有的审视与探究,
“绝非寻常之物。即便是将作监最顶尖的匠师,一时半刻也未必能琢磨出这等巧夺天工的器物。告诉朕,从何而来?”
来了!
李承乾心中一凛,面上却保持着恭敬与坦然,微微躬身,将早已准备好的腹稿清晰道出:
“回禀父皇。此弓形制及鞍镫之改良,确非寻常匠作思路。其根源,在于儿臣年前于东宫旧库整理前朝旧籍时,偶然寻得数卷残破的西域文书。”
“文书以异域文字书写,夹杂着些古怪的图形。儿臣观其形制奇特,心中好奇,便命人暗中寻访通晓西域文字之人,历时数月,方破译出只言片语。”
他语速平稳,目光澄澈地迎向李世民审视的目光:
“残卷之中,零星提及一种名为‘角弓’的制弓秘法,强调选材之苛、叠压之序、反曲之力;另有一种‘双环踏脚铁具’的图形,标注能固人马一体。”
“文中语焉不详,更无具体尺寸工艺。儿臣观之,只觉其理似有可行之道,便斗胆抽调宫中匠造署数位年高德劭、技艺精深且口风极严的大匠,以残卷所载之理为引,由他们自行摸索试错。”
“耗材无数,历经百余次失败,废弓堆积如小山。所幸苍天不负苦心人,终在月余前侥幸试制成功此物。”
李承乾语气诚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庆幸:
“儿臣深知此事干系重大,不敢贸然宣扬。故仅命薛仁贵于僻静处秘密试用,验证其效。”
“今日御前演武,实为验证其于实战之能,亦是想请父皇圣目亲鉴,绝无卖弄僭越之心。未曾想竟侥幸胜了羽林军精锐!”
他恰到好处地露出一丝“惶恐”和“不安”。
李世民静静地听着,脸上没有任何表情,那双阅尽沧桑的锐利眼眸,如同深不见底的幽潭,倒映着李承乾坦然的面容。
他沉默了很久,久到李承乾几乎能听到自己平稳心跳下的那一丝紧张。
终于,李世民缓缓开口,声音平淡无波:
“西域残卷,宫中良匠。”
他重复了一遍这两个关键词,目光在李承乾脸上逡巡着,仿佛要穿透每一丝细微的表情变化,
“能在语焉不详的残卷指引下,耗材无数,反复试错,终成此等利器。承乾,你这‘偶然’,倒是为我大唐,寻得了不小的机缘。”
他话语微顿,那目光变得更加深邃莫测,带着一种难以言喻的穿透力:
“也难为那些老匠人了。年纪一大把,还能有这份巧思和韧劲。此等功臣,当厚赏。”
语气似乎温和,却又仿佛蕴藏着千钧重压。
李承乾心中猛地一紧,面上却依然保持着恭谨:
“父皇圣明。匠造署诸位大师呕心沥血,耗时费力,功不可没。儿臣待此间事了,定当亲自拟定封赏名册,呈请父皇恩旨。”
“嗯。”
李世民淡淡应了一声,不再言语,只是深深地、深深地看了李承乾一眼。
那一眼,包含了太多难以言明的东西——有审视,有探究,有对强弓利器的震撼与渴望,更有一丝深藏于帝王心底、挥之不去的疑虑。
夕阳的余晖落在他棱角分明的侧脸上,投下明暗交织的阴影。
他不再停留,转身迈开沉稳的步子,向着宫城方向缓缓走去。
李承乾站在原地,恭敬地垂首恭送,直到那玄色的身影消失在宫门甬道的尽头,才缓缓直起身。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扶苏双穿:用科技打造日不落唐朝请大家收藏:(m.zjsw.org)扶苏双穿:用科技打造日不落唐朝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