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倒觉得,先生看得透彻,说得也痛快!只是先生可知,这胥吏之害,根子在哪里?”
不等马周回答,李承乾身体微微前倾,目光锐利地盯着他,抛出了一个远超这个时代认知的结论:
“根子就在于,朝廷只把眼睛盯在朝堂九品以上的官帽子上!却任由那些连吏部名册都进不去的‘小吏’、‘杂役’窃取了真正的治权!”
这话如同一道惊雷,狠狠劈在马周心头!
他浑身一震,眼睛瞬间睁大,难以置信地看着李承乾!
这正是他心中模模糊糊有所感,却从未能如此清晰、如此犀利表达出来的核心症结!
朝廷九品以上的官员,无论清浊,好歹还有出身、有考核、有升迁降黜的路径可以约束。
而那些最底层的书吏、衙役、里正、仓丁呢?
他们不入流,无品级,俸禄微薄甚至没有,却又直接掌控着征税、派役、缉捕、讼狱等与百姓生死息息相关的权力!
这些人,才是真正架空了朝廷良法美意、蛀空了地方根基的蠹虫!
太子,竟能看得如此深刻?!
看着马周震撼的表情,李承乾心中了然,知道撼动对方心防的第一步已经成功了。
他继续沿着这条思路往下砸,抛出的全是后世经过历史检验的、直指要害的吏治见解:
“对这些人,只靠‘严刑峻法’杀头,杀得尽吗?杀了一个,还有十个等着顶上来!为何?因为他们的位置,是肥缺!是能榨出油水的!根源在于,朝廷没给他们‘干净活下去’的路!”
“孤以为,除蠹吏,治标更要治本!其一,须将这些‘不入流’却掌实权的位置,明确纳入吏部铨选考核体系,哪怕是最低等的‘流外官级’,也要有品秩、有定额、有俸禄!俸禄多少?至少要能养活一家老小,不必去贪那点黑心钱!”
“其二,打破胥吏世袭、盘踞地方的铁板!建立轮换制度,一地不得久任!”
“其三,也是最要紧的,”
李承乾语气陡然加重,
“建立独立的监察与举报通道!让那些被压榨的百姓,有地方说话!地方官若包庇其胥吏,一并严惩!”
这几条,正是后世吏治改革的部分核心思想,此刻被李承乾包装成自己的“奇思妙想”抛出。
马周听得目眩神迷!
太子的话,如同一把锋利无比的手术刀,精准地剖开了他心中积郁多年的脓疮,并将那最深处的病灶暴露在阳光下。
每一条建议,都直指要害,既有雷霆手段,又有釜底抽薪的长远之策!
这根本不是他想象中的那种高高在上、不知民间疾苦的储君!
这份见识,这份眼光,这份切中时弊的锐利,远超朝堂上那些衮衮诸公!
“殿下此言,振聋发聩!切中肯綮!”
马周激动得声音都在发抖,脸上因兴奋而泛起潮红,之前的拘谨一扫而空,眼中只剩下灼热的钦佩和找到知音般的激动,
“厚其俸禄,断其贪念之源;轮换其职,破其勾结之网;严明监察,张民申诉之道!此三策若行,地方胥吏之顽疾,虽不能尽除,亦可清其大半矣!草民拜服!”
他忍不住再次起身,对着李承乾深深一揖,这一次,是真正的发自内心的敬佩。
李承乾坦然受了他这一礼,心中也暗自松了口气。
用后世千锤百炼的见识来砸一个怀才不遇的古人,效果果然拔群。
但这还不够,还需要更大的愿景,来燃烧这个胸有丘壑却无处施展的惊世之才!
他示意马周重新坐下,脸上的神色变得更为沉静,带着一种描绘蓝图的郑重:
“马先生,清吏治,只是固本。本固之后,当求强盛。孤心中有一处地方,想要作为一块‘试验田’,尝试一些新政,富民强兵之道。”
马周的心跳陡然加速,屏住了呼吸:
“敢问殿下,是何处?”
李承乾目光灼灼地看着他,清晰地吐出两个字:
“合江!”
马周眼中瞬间闪过一丝错愕。
合江?
那个剑南道有名的穷山恶水、瘴疠横行、三不管的偏远小县?
这如何能与“新政”、“富民强兵”联系起来?
看出了他的疑惑,李承乾不疾不徐地开始描绘他精心构思的蓝图:
“正因为合江偏远穷困,朝廷目光不及,地方势力错综复杂,反而成了一片难得的‘白纸’!在此地施行新政,阻力最小,变数可控!”
“深挖洞: 非指挖地道,而是深挖其利!此地群山环绕,必有矿产林木之丰饶,只是深藏不露,未曾勘明。孤会派遣专精勘探之人前往,找到它!更要挖掘其水路交汇之便,疏通航道,使其成为沟通黔中、巴蜀的商贸节点!”
“广积粮: 非单囤积粮食,而是广积民力与财富!引进新式耕作之法,提升山地粮食产量;利用山林河谷,广种桑麻、药材、桐油等经济作物;鼓励工匠开设作坊,将木材、矿产、特产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财富!”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扶苏双穿:用科技打造日不落唐朝请大家收藏:(m.zjsw.org)扶苏双穿:用科技打造日不落唐朝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