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露殿里鎏金兽炉吐着淡薄青烟,李世民斜倚在凭几上,指尖无意识地敲击着一份摊开的奏疏。
殿门悄无声息滑开,长孙皇后一身素净的常服,只带着两个心腹宫女,步履轻盈地走进来,暖黄的烛光在她端庄的眉眼间跳跃。
“观音婢,还没歇下?”
李世民抬起眼,紧绷的脊背似乎松缓了一瞬,拍了拍身边的软榻。
殿内只余下角落侍立的两个老内侍王德和高福来,影子被拉得细长,安静得能听见烛火轻微的哔剥声。
长孙皇后依言坐下,没有立刻开口,素手提起温在小炭炉上的青釉执壶,徐徐注满李世民面前空了一半的玉杯,琥珀色的酒液在杯中漾开柔和的光晕。
“二郎今日在朝堂上,处置得大气从容。”
她声音柔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试探,
“该杀的杀,该赏的赏,恩威并施,朝堂上下,看着是安稳了。”
李世民端起酒杯抿了一口,辛辣的酒气似乎驱散了些许疲惫,目光却依旧深沉如渊。
“安稳?”
他低笑一声,带着点自嘲,
“不过是用血暂时压下去的假象罢了。人心隔肚皮,暗地里翻腾的念头,哪是几道旨意能浇灭的。”
他放下酒杯,指尖点了点那份奏疏。
“看看这些谢恩的折子,字字泣血表忠,可朕瞧着,倒像是蘸着血写的投名状。今日能跪伏在地,明日谁知道会不会在背后插刀子?”
他顿了顿,声音低了些,透着一股帝王的疲惫与冷酷,
“武德年间的旧账,清算不干净,终究是祸根。朕只是暂时按下,不是真糊涂了。”
长孙皇后指尖微微一颤,面上却依旧平静,只将那执壶轻轻搁下。
“雷霆雨露,皆是君恩。二郎心意已定,臣妾不多言。”
她抬起眼,目光如同温润的玉石直视着李世民,
“只是---”
她微微倾身,声音压得更低,带着妻子的恳切,
“青雀在府里圈禁的日子,着实不短了。”
李世民敲击凭几的手指蓦地一顿。
“那孩子,心思本就重,”
长孙皇后语气带着恰到好处的忧虑,
“长日幽闭,戾气难免滋生。与其让他熬在东宫一隅胡思乱想,不如寻个由头,放他去封地静思己过?天高地阔,离了这长安城的是非旋涡,对他心性也是磨砺。何况---”
她轻轻叹了口气,像是无奈,又像是点破,
“也省得承乾总惦记着这块磨刀石,平白耗费心力。”
殿内烛火摇曳,映着李世民脸上明暗不定的神色。
他沉默着,目光落在跳跃的烛火上,久久不语。
甘露殿里只剩下铜漏滴答的轻响,仿佛时间也跟着凝滞。
放李泰?
这颗故意留在棋盘上的钉子,磨砺太子的刀锋,平衡朝堂的势力,更是悬在承乾头顶的一道警示——他李世民当年是如何踩着兄弟的血走上太极宫的,太子岂能没有半点警醒?
刀太利,易折;无人制衡,易生不臣之心。
青雀,现在还不能走。
长孙皇后静静地望着他,眼中的忧虑更深了几分,却也知道此刻不宜再逼问。
她话锋倏然一转,声音里添了几分温煦的期许:
“说起来,承乾也过了束发的年纪,虚岁十五了。储君乃国本,国本早定,方能安朝野上下之心。”
她顿了顿,语气更加恳切,
“二郎,该为他选位贤德淑良的太子妃了。早日成家,有人规劝着,也能更稳重些。”
“太子妃?”
李世民眼神猛地一动,如同深潭投入了一块石子,泛起一丝波澜。
他脸上的沉凝之色被这个话题悄然驱散了些许,身体也微微坐直了些。
选妃?
这倒是个契机。
既能昭示太子地位稳固,安抚人心,又可借此观察朝中各派动向——谁家想攀附东宫,谁家在暗中阻挠?
这本身就是一面照妖镜。
至于人选,他心中瞬间掠过几个熟悉的名字和背后盘根错节的家族势力网。
“嗯,”
他若有所思地点点头,仿佛被提醒了一般,手指在案几上轻轻划了两下,
“此事确实该提上议程了。皇后所言甚是。”
他端起酒杯,将最后一点残酒饮尽,动作恢复了帝王的沉稳。
“太子妃遴选,可着宗正寺会同礼部先操办起来,”
他看向长孙皇后,语气已做了决断,
“务必选德才兼备、门风清正之淑女,仪制容后细议。”
至于魏王李泰的去留问题,他放下空杯,目光重新沉静下去,再无片言只语提及。
这无声的沉默,本身就是最清晰不过的答案。
东宫承恩殿,烛火通明。
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墨香和新翻的书卷气息。
几名内侍吭哧吭哧地抬着几个沉甸甸的樟木箱子进来,小心翼翼放在殿中央光洁的金砖地面上,发出沉闷的声响。
“殿下,这是陛下着人送来的。”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扶苏双穿:用科技打造日不落唐朝请大家收藏:(m.zjsw.org)扶苏双穿:用科技打造日不落唐朝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