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宫深处,毗邻弘文馆的一处偏僻殿宇,此刻门户洞开,灯火通明。
空气里弥漫着陈旧纸张、墨锭和一种难以言喻的、仿佛尘封了数百年的金属与尘土混合的气息。
巨大的木箱被小心翼翼地开启,里面并非预料中的金玉璀璨,而是码放得整整齐齐、如同砖石般厚重的书卷、竹简,以及一些造型奇特、非金非木的古朴器具。
另一些稍小的铁箱打开,则是码放得如同军阵般整齐的金锭、银饼、各色宝石,在灯火映照下流淌着内敛却惊心动魄的光泽。
户部尚书戴胄,这位掌管着帝国钱粮、见惯了金山银海的老臣,此刻也忍不住喉头滚动了一下,下意识地捻着自己花白的胡须,眼睛瞪得溜圆:
“殿下…这…这地宫秘藏…竟如此…丰厚?”
他身后的几个户部干吏更是连大气都不敢喘,眼睛直勾勾地盯着那些财货,仿佛怕它们长了翅膀飞走。
李承乾一身玄色常服,负手立于堆积如山的书卷和财货之间,脸上却没有半分喜色,反而带着一种沉甸甸的审视。
他随手拿起一卷用坚韧兽皮鞣制而成的书册,封皮上绘着奇特的星辰轨迹图,边缘已经磨损得起了毛边。
他轻轻拂去上面的浮尘,动作小心得如同对待稀世珍宝。
“丰厚?”
李承乾的声音平静无波,目光却锐利地扫过那些闪烁着诱人光泽的金银,
“戴卿,你执掌户部多年,当知这天下至宝,莫重于谷粟,莫贵于万民安泰。眼前这些黄白之物,堆在库中,不过死物。唯有流入沟渠,灌溉田亩,方能焕发生机。”
他放下书卷,走到一个敞开的铁箱前,拿起一块沉甸甸、造型古朴的金锭。
冰冷的触感透过指尖传来,他掂量了一下,嘴角勾起一丝冷峭的弧度,随即“哐当”一声,将金锭丢回箱中,那声响在寂静的大殿里格外刺耳:
“金银珠玉,饥不能食,寒不能衣。它们真正的价值,在于能换来多少条畅通的水渠,能灌溉多少亩干涸的良田! ”
戴胄浑身一震,脸上那点见到巨财的恍惚瞬间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深深的敬畏与凝重,连忙躬身:
“殿下圣明!是老臣一时迷了心窍!此等不义之财,确应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老臣定当殚精竭虑,将其尽数用于兴修水利,普惠万民!”
“好!”
李承乾赞许地点点头,指着那些金银财宝,语气斩钉截铁,
“这些,连同秘藏中所有器物,除却孤指明留作格物研究的几件,其余全部造册登记,即刻充入国库!着工部、户部会同,以最快速度拟定全国主要河渠疏浚、新渠开凿之方略!孤要看到钱粮化作堤坝土石,化作引水沟渠!若有半分贪墨延误,休怪孤的陌刀无情!”
“臣遵旨!定不负殿下所托!”
戴胄的声音带着激动和一股破釜沉舟的决心,立刻招呼身后的吏员开始清点造册,动作麻利了许多,眼神里也燃起了干实事的火焰。
沉重的金银被一箱箱重新封好,抬出殿宇,它们即将开始新的使命,不再是地底不见天日的陪葬,而是滋养大唐根基的血液。
殿内顿时显得空旷了不少。
李承乾的目光,这才真正落在那堆积如山的书卷、竹简、图纸,以及那些造型奇特的器具上。这才是他眼中真正的“秘藏”!
他挽起袖子,露出结实的小臂,对侍立一旁、同样被这浩如烟海的典籍惊住的弘文馆大学士孔颖达道:
“孔师,这些东西,才是真正的无价之宝。它们承载的,是失落的智慧。”
孔颖达年事已高,须发皆白,但此刻看着那些散发着古老气息的书卷,浑浊的老眼也迸发出惊人的光彩。
他颤巍巍地拿起一卷用特殊丝线捆扎的竹简,轻轻抚摸上面刀刻斧凿般的古篆,声音带着难以置信的激动:
“殿下,这些典籍失传太久!老朽只在残缺的古籍中见过零星记载!这简直是文脉重现啊!”
李承乾亲手搬过一个沉重的木箱,里面是码放整齐的兽皮书册,封皮上绘着复杂的机械结构图。
他眼神热切:
“孔师,孤有意,就在这弘文馆旁,辟出一处独立院落,设立‘弘文馆格物分馆’!专研这些典籍中的格物之学、农工之技!凡精于算学、营造、农桑、百工之巧匠、学子,不拘出身,皆可入馆钻研!所需钱粮用度,孤从内帑拨付!”
孔颖达激动得胡子直抖:
“殿下此举,功在千秋!利在万世!老朽愿以残躯,为殿下打理此馆!定要让这些蒙尘的明珠,重放光华!”
他忽然想起什么,指着那些造型奇特的器具,
“殿下,这些器物…”
“一并放入分馆!”
李承乾毫不犹豫,
“这些都是实物印证!让格物馆的人对照典籍,仔细揣摩,务必弄清其原理、用途!孤要的是能造出来、能用在实处的东西!不是锁在库房里生锈的摆设!”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扶苏双穿:用科技打造日不落唐朝请大家收藏:(m.zjsw.org)扶苏双穿:用科技打造日不落唐朝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