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云轩”?苏荔心中默念这个名字,将其与脑海中那本名册上的标记暗暗对照,却并无收获。
但这突然崛起的、与织造局关系密切的绸庄,让她本能地觉得不简单。
几天后的一个深夜,苏荔被一阵极轻微的、仿佛猫爪挠门的声音惊醒。
她屏息倾听,声音来自窗棂。
她心中一动,悄悄起身,摸到窗边,只见窗纸上被人用细细的香头烫出了三个不起眼的小点,排列成一个三角形。
没有纸条,没有声音,只有这个神秘的标记。
是“影”组织的联络信号?还是新的警告?这标记代表什么?她该如何回应?
苏荔盯着那三个小点,心潮起伏。
她不敢轻举妄动,只能将这个记号死死记在心里。
第二天,庄里来了位特殊的客人——一位来自江宁的丝绸商人,据说是来洽谈一批大额订单。
胡掌柜亲自作陪,在前厅招待。
苏荔被允许在廊下远远地看了一会儿。
那江宁商人言辞倨傲,对丝绸的质地、花色要求极为苛刻,尤其对一种名为“天水碧”的染纱工艺反复追问,胡掌柜应对得颇为吃力。
苏荔注意到,胡掌柜在回答关于“天水碧”的问题时,眼神几次不自觉地瞟向通往后院的方向,似乎在等待什么指示,或者说,在忌惮什么。
而这种名为“天水碧”的工艺,她似乎在四爷府福晋院的异常采买记录中见过类似的描述,当时记载的是“苏工秘制青碧染纱”。
线索又开始若有若无地连接起来。
江宁、苏州、杭州,丝绸、织造、秘技……这一切似乎都指向一个巨大的、隐藏在繁华商贸背后的秘密网络。
而她自己,仿佛正被无形的手推向这个网络的中心。
傍晚,胡掌柜送走客人后,脸色并不好看。
他来到苏荔的小楼,看似随意地询问她是否住得习惯,江南饮食可还适应,然后话锋一转,似是无意中提起:“青姑娘久在北方,可曾见过一种唤作‘天水碧’的料子?色泽青碧欲滴,据说源自前朝宫内秘方。”
苏荔心中警铃大作,面上却故作茫然,轻轻摇头:“胡掌柜说笑了,奴婢见识浅薄,在北边只见过寻常绸缎,这等稀罕物,闻所未闻。”
胡掌柜仔细看了她片刻,见她神色不似作伪,便笑了笑:“也是,这等珍品,寻常难得一见。
姑娘好生休息。”说罢便离开了。
苏荔知道,这是一次试探。
沈先生或者“影”组织,仍在怀疑她是否隐瞒了关于福晋院丝绸的秘密。
她必须更加小心。
又过了两日,沈先生突然回来了。
他风尘仆仆,眉宇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但眼神却异常锐利。
他召见苏荔,没有寒暄,直接开门见山:“青儿,准备一下,明日随我去一个地方。”
“先生,我们去哪里?”苏荔忍不住问道。
沈先生看着她,目光深邃,缓缓吐出三个字:
“锦云轩。”
喜欢我在大清卷KPI请大家收藏:(m.zjsw.org)我在大清卷KPI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