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舟”后山的溪流旁,机械轰鸣声打破了清晨的宁静。张工戴着安全帽,正指挥队员们调试水力发电机的叶片——这是用废弃工厂的零件和“乌鸦”基地缴获的金属材料改造的,叶片转动时溅起的水花,在阳光下折射出细碎的彩虹。
“首领,再检查最后一遍线路,就能合闸通电了!”张工朝着走来的王斐大喊,脸上满是激动。王斐快步上前,看着发电机旁密密麻麻的线路——从溪流边的发电机,到“方舟”的主配电箱,再到各个营地的分线盒,队员们连续忙碌了半个月,终于搭建起了简易却稳定的供电网络。
“注意安全,别着急。”王斐拍了拍张工的肩膀,目光扫过不远处的种植区——那里的灌溉水管已经连接完毕,只要通电,水泵就能自动抽水,再也不用靠人力挑水浇灌;医疗点的冰箱也已就位,疫苗和药品终于能妥善储存,不用再担心变质。
上午十点,所有准备工作就绪。张工深吸一口气,按下了合闸开关。“嗡——”发电机发出平稳的运转声,“方舟”的了望塔上,一盏白炽灯突然亮起,昏黄的光穿透空气,瞬间让整个山谷都沸腾起来。
“亮了!灯亮了!”孩子们欢呼着,围着亮灯的房屋奔跑;老人们激动地抹着眼泪,想起了末世前家家户户通电的日子;林慧站在医疗点门口,看着冰箱启动时亮起的指示灯,嘴角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王斐走到广场中央的广播喇叭前,拿起话筒:“各位‘方舟’和联合营地的同胞们,今天,我们重新迎来了电力!这不仅是灯光的回归,更是文明的重启!从今天起,我们的种植区能自动灌溉,医疗点能储存药品,孩子们晚上也能在灯下读书写字了!”
广播声传遍山谷,每个听到的人都停下手中的活,朝着广场的方向望去,眼中满是希望。当天下午,“方舟”的第一间“夜校”正式开课——用木板搭建的教室里,十几盏白炽灯照亮了孩子们的脸庞,曾经是教师的李阿姨拿着课本,正在教孩子们认读“和平”“家园”“希望”这些词语。
“老师,‘和平’是什么意思呀?”一个小女孩举起手,眼中满是好奇。李阿姨蹲下身,温柔地说:“和平就是不用再躲变异体,不用再饿肚子,每天都能和爸爸妈妈在一起,能像现在这样,安安静静地读书。”小女孩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在课本上认真地写下“和平”两个字。
与此同时,“方舟”的食堂里也迎来了新变化。通电后的电烤箱里,烤得金黄的面包散发着香气;一口大锅里,骨头汤正咕嘟咕嘟地冒着热气——这是末世以来,居民们第一次吃到不用明火烤制的面包,喝到不用轮流守着篝火熬煮的热汤。
“首领,尝尝我们烤的面包!”食堂的师傅递过来一个温热的面包,王斐接过咬了一口,麦香混合着淡淡的甜味在口中散开,熟悉的味道让他想起了末世前的日子。“好吃,比之前的压缩饼干强多了!”他笑着说,“以后要多研究些新食谱,让大家吃得更有营养。”
傍晚时分,王斐沿着通电后的小路散步。路过种植区时,看到队员们正在调试自动灌溉系统,水流均匀地洒在蔬菜苗上,嫩绿的叶子在风中轻轻摇晃;路过学校时,听到孩子们朗朗的读书声,夹杂着老师温柔的讲解;路过医疗点时,看到医护人员正在给老人测量血压,脸上带着耐心的笑容。
走到山顶时,林慧正带着小远等着他。小远手里拿着一个用彩纸做的小灯笼,灯笼里装着一盏小小的LED灯,亮着柔和的光。“爸爸,你看我的灯笼!老师说,以后晚上我们也能出来玩了!”小远兴奋地举着灯笼,在山顶上跑来跑去。
王斐和林慧并肩站在山顶,看着“方舟”的灯光逐渐亮起,像一串温暖的珍珠散落在山谷里;远处的联合营地也传来灯光,与“方舟”的灯光连成一片,在黑暗的末世里,形成了一片小小的光明。
“你看,”林慧轻声说,“以前我总担心,小远以后只能在黑暗里长大,只能认识变异体和废墟。现在好了,他能像我们小时候一样,有灯光,有书读,有热饭吃。”
王斐握紧林慧的手,目光坚定:“这只是开始。以后,我们还要建更多的学校,更多的医院,还要修复更多的工厂,让大家能用上更多以前的东西。终有一天,我们会把末世的痕迹,一点一点从这片土地上抹去。”
夜色渐深,山顶的风带着一丝凉意,却吹不散两人心中的温暖。小远的灯笼在黑暗中闪烁,像一颗小小的星星,照亮了他们脚下的路,也照亮了末世里人类文明重新崛起的希望。
喜欢红月僵尸王请大家收藏:(m.zjsw.org)红月僵尸王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