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见·决战八滩
一>、见·盐阜烽火红,喋血情更浓,苏北反“扫荡”决战日军
一九四三年二月中旬的苏北平原,春寒尚未褪尽,日伪军的铁蹄已踏碎了盐阜地区的宁静。日军纠集万余人主力,裹挟九千余名伪军,兵分多路扑向阜宁及周边抗日根据地——他们妄图以“铁壁合围”的战术,一举歼灭苏北新四军主力,掐断华中敌后抗战的重要枢纽。彼时,陆沉独立旅、宋清率领的闪电小队与尖刀小队,正与谢振华的二十四团并肩驻守在阜宁以西,一场关乎苏北抗战局势的反“扫荡”斗争,就此拉开序幕。
二>、见·反“扫荡”周旋:机动战术下的日伪“扑空记”
中旬,日伪军的“扫荡”来得凶狠而密集。日军凭借坦克、重炮与汽艇的优势,对盐阜根据地展开“梳篦式”搜索:白天,飞机低空轰炸,重炮轰击村落;夜晚,汽艇在河汊巡逻,伪军在集镇烧杀抢掠,妄图逼迫新四军主力与其正面决战。
面对强敌,陆沉与谢振华迅速制定“避实击虚、灵活机动”的战术。他们没有与日伪军硬拼,而是将主力部队化整为零,分散到芦苇荡、滩涂地与村落间——日军重兵进攻甲地,新四军便悄悄转移至乙地;日伪军在集镇布下埋伏,战士们则绕到敌后,破坏其交通线与粮道。
宋清的闪电小队和尖刀小队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反“扫荡”的“尖刀”。小队队员们个个精通侦察与突袭,常常穿着伪军服装,混进日伪据点周边,摸清兵力布防后,再趁夜偷袭:有时炸毁日军的弹药库,有时剪断其通讯线路,有时还会在日伪军的粮车里埋下“定时炸弹”。
一次,陆沉获悉日军一支运输队将途经射阳河沿岸,宋清立刻带着闪电小队和尖刀小队队员在河边芦苇荡设伏,待运输队靠近,队员们先用手榴弹炸毁带头的汽艇,再用机枪扫射,不到半小时就缴获了满满三车粮食与药品,而日军后续援兵赶到时,只看到燃烧的汽艇与空荡荡的河道。
闪电小队和尖刀小队则与谢振华的二十四团配合,负责掩护百姓转移。他们在村落间搭建“假阵地”:用稻草人穿上军装,架起木头做的“机枪”,再在周围撒上鞭炮,每当日伪军靠近,就点燃鞭炮模拟枪声,吸引敌人火力,为百姓转移争取时间。
有一次,日军一个中队朝着“假阵地”猛攻了两个小时,才发现是“竹篮打水”,而此时,附近三个村落的百姓早已安全转移到了芦苇荡深处。 这样的周旋持续了一个多月。日伪军在盐阜地区转来转去,却始终找不到新四军主力,反而处处遭袭:粮道被断、据点被断、通讯被扰,士兵们疲于奔命,士气日渐低落。
三月中旬,眼看“扫荡”目标落空,又担心后方据点不稳,日伪军不得不下令撤退——这场反“扫荡”斗争,新四军以最小的代价,粉碎了日军的阴谋,也为后续的据点攻坚战积累了信心。
三>、见·陈集前奏:外围阻击下的“歼灭预演”
日伪军主力撤退后,苏北新四军立刻转入反攻。陆沉与谢振华接到师部命令:趁敌立足未稳,攻占阜宁城西的陈集据点——该据点由日军一个小队与伪军一个连驻守,是日军连接阜宁与淮安的重要交通节点,拔除它,就能切断日军在盐阜地区的横向联系。
战斗部署迅速展开:谢振华率领二十四团担任外围阻击,负责拦截从阜宁方向赶来的日军援兵;陆沉则协调独立旅与盐阜军分区部队,主攻陈集据点;宋清的闪电小队与尖刀小队,负责潜入据点内部,破坏日军的火力点。
三月下旬的一个深夜,主攻部队悄悄摸到陈集据点外围。据点的日军刚经历“扫荡”回撤,戒备松懈,还在忙着修补被反“扫荡”期间破坏的碉堡。宋清带着闪电小队队员,借着夜色,攀爬上据点东侧的围墙,用匕首解决了哨兵后,悄悄摸进日军的机枪阵地——他们拧掉机枪的撞针,又在弹药箱里塞了几颗“土炸弹”,才悄悄撤离。
凌晨三时,总攻信号弹升空。主攻部队的迫击炮率先开火,将据点的碉堡炸塌了好几座;战士们借着炮火掩护,冲进据点,与日伪军展开巷战。此时,阜宁的日军援兵果然赶来,却被谢振华的二十四团拦在了陈集以东的公路上。
二十四团的战士们早已挖好了战壕,架起了重机枪,日军一次次冲锋,都被密集的火力打了回去,直到陈集据点的枪声停了,援兵也没能前进一步。这场战斗,新四军击毙日军中队长以下八十余人,歼灭伪军百余人,顺利收复陈集。
而陈集战斗的胜利,不仅锻炼了部队的协同作战能力,更让陆沉与谢振华摸清了日军的防御弱点——这为不久后的八滩战斗,埋下了胜利的伏笔。
四>、见·八滩急令:趁敌未稳的“夜袭计划”
陈集战斗结束没过多久,新的敌情传来:二十八日,日军山本中队纠集二百余名伪军,占领了阜宁县东北的八滩集镇(今属江苏滨海)。八滩地处射阳河下游,是盐阜地区的“鱼米之乡”,更是新四军通往苏北沿海的重要通道——日军在此建立据点,不仅想控制当地的粮食与盐业资源,更妄图从政治、军事、经济上“扼死”苏北新四军。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蚀第一部请大家收藏:(m.zjsw.org)蚀第一部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