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十一时,进攻开始。宋清的闪电小队挑选了十名身手矫健的队员,穿着黑色夜行衣,像壁虎般沿着山壁攀爬,悄悄靠近据点东侧的岗哨。岗哨里的伪军正抱着枪打盹,队员们突然跃起,捂住伪军的嘴,用匕首干净利落地解决了岗哨,随后剪断了铁丝网,为大部队打开了缺口。
“冲!”陆沉一声令下,第一支队的战士们推着“土坦克”(用木板和铁板加固的推车)冲向围墙,“土坦克”后面,爆破手们抱着炸药包紧随其后。碉堡里的伪军发现了动静,重机枪立刻疯狂扫射,子弹打在“土坦克”上“砰砰”作响,却无法穿透。很快,爆破手们冲到围墙下,将炸药包塞进挖好的坑洞,拉响引线后迅速撤离。
“轰隆!”围墙被炸开一个大口子,战士们趁机冲进据点,与伪军展开激战。 据点内,伪军大队长刘歪嘴躲在指挥部里,一边打电话向孙良诚求援,一边下令“死守碉堡”。
第二支队的战士们负责攻打碉堡,班长赵二柱带着两名战士,抱着炸药包冲向西北角的碉堡。途中,一名战士被流弹击中,倒在地上,赵二柱接过他的炸药包,继续冲锋,终于在碉堡下点燃了引线。碉堡被炸毁,赵二柱却被气浪掀飞,鲜血染红了他的军装,他挣扎着站起来,喊出最后一句“守住据点”,便永远倒了下去。
陆沉亲自指挥中路进攻,他拿着望远镜,观察着战场局势,看到战士们一个个倒下,心里像刀割般疼,却也更加坚定了“必须胜利”的决心。“第三支队从西侧迂回,断敌退路!”他果断下令,将预备队投入战场。伪军在新四军的三面夹击下,渐渐支撑不住,刘歪嘴见援军无望,带着几名亲信想从后门逃跑,却被宋清的尖刀小队拦住。
“刘歪嘴,还想跑?”宋清端着枪,嘴角带着冷笑。刘歪嘴吓得魂飞魄散,“扑通”一声跪倒在地,求宋清饶命。宋清冷哼一声,下令将其俘虏。此时,天已蒙蒙亮,大伊山据点内的枪声渐渐平息,战士们欢呼着占领了碉堡,摧毁了敌通讯设备,切断了孙良诚部的北援通道。
陆沉站在据点的围墙上,望着远处的群山,心里明白:这一战,不仅攻克了据点,更打掉了孙良诚的嚣张气焰
七>、盐阜激战:六个战场的正义与悲壮
在大伊山战斗胜利的同时,盐阜地区的战事也全面展开。陆沉独立旅协同第七、八旅主力,向盘踞东坎西部龚集、大四套一带的伪军发起猛攻。这场大规模激战,在硝烟中呈现出六个令人动容的场景,每一个都彰显着正义的力量、牺牲的悲壮与胜利的必然。
正义——百姓支援的“后勤线”,战斗打响前,龚集周边的百姓自发组织起来,推着小车、挑着担子,将粮食、弹药、药品送到前线。老大娘王秀英带着村里的妇女们,在临时救护所里为伤员包扎伤口,她们的手因紧张而颤抖,却始终没有停下;年轻小伙们则组成“运输队”,冒着枪林弹雨,将弹药送到战士们手中。“同志们,加油!把鬼子伪军赶跑,咱们就能过安稳日子了!”百姓们的呐喊声,成了战士们最有力的鼓舞。
悲壮——阵地前的“最后冲锋”,龚集村口的阵地前,第七旅某连被伪军的重机枪压制,连续三次冲锋都没能突破。连长陈刚看着身边倒下的战士,眼里噙着泪水,他拿起一面残破的红旗,大喊:“同志们,跟我冲!为了牺牲的战友,为了百姓,咱们不能退!”说完,他高举红旗,带头冲向敌阵地。战士们纷纷跟上,红旗在枪林弹雨中飘扬,陈刚被子弹击中胸膛,却仍死死握着红旗,直到最后一刻,红旗仍立在阵地前,激励着后续部队突破了防线。
伟大——军民同心的“防御网”,大四套的田野里,伪军试图从侧翼迂回,偷袭新四军的指挥部。危急时刻,当地民兵队长李老栓带着50多名民兵,拿着锄头、镰刀、土枪,在田间筑起“人墙”。他们没有正规武器,却凭着一股“保卫家乡”的信念,与伪军展开殊死搏斗。有的民兵用锄头砸向伪军,有的用土枪射击,哪怕牺牲,也绝不后退。正是这道“军民同心”的防御网,为新四军主力调整部署争取了时间,最终将伪军击退。
就义——碉堡下的“爆破英雄”,攻打龚集中心碉堡时,伪军的火力异常凶猛,战士们几次爆破都失败了。战士吴小国主动请战,他抱着炸药包,趁着夜色,匍匐着靠近碉堡。途中,他的腿被流弹击中,鲜血浸透了裤腿,他却咬着牙,继续向前爬。终于,他爬到碉堡下,拉响了炸药包,碉堡被炸毁,吴小国却也被气浪吞噬。战后,战士们在碉堡废墟中找到了他的遗体,他的手里,还紧紧攥着半截炸药包引线。
献身——医护兵的“生死抉择” 临时救护所里,医护兵李小妹正忙着为伤员包扎,突然,一颗炮弹落在救护所附近,弹片划伤了她的手臂。她不顾伤口疼痛,继续抢救伤员。这时,一名重伤员被抬进来,急需输血,而李小妹的血型正好匹配。她毫不犹豫地伸出胳膊,让护士抽血,哪怕自己因失血过多而头晕,也坚持着完成了输血。“伤员比我重要,只要能救他们,我这点牺牲不算什么。”李小妹的话,让在场的人都红了眼眶。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蚀第一部请大家收藏:(m.zjsw.org)蚀第一部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