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铸初心:人民军队的敌后抗战与东北决胜(1938-1949)
第一编 敌后烽烟:人民武装的抗战终章与受降博弈(1945)
第一章 兵临金陵:新四军第三师的敌后巅峰时刻
一、六合竹镇的战略包围:从游击战到城下逼降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投降当日,新四军第三师进抵六合竹镇,距南京不足五十公里的“东大门”竖起战旗
根据地“毛细血管”:以竹镇为中心的数十个乡级抗日政权,农救会、妇救会、儿童团构建的后勤补给与情报网络
八年战术厚积:从盐阜反“扫荡”到车桥战役,三万精锐与重武器配备的“围点打援”实力积累
二、张云逸指导的洽降谈判:正义先声的交锋
八月十七日的原则坚守:三个核心诉求——交还南京周边据点武器、保障百姓安全、遣返被俘军民
百姓的“最强后盾”:竹镇老乡围堵谈判现场,老农持地契控诉日军暴行,人民意志成谈判底气
比芷江早一周的洽降:冈村宁次派桥岛芳雄赴竹镇,日军对“新四军敌后主导权”的被迫承认
三、史料铁证:中日记载的双重印证
中方实录:《新四军战史》与《六合县志》中的谈判细节、战士回忆录
日方供述:《战败实录》与冈村宁次日记中“南京被围、不得不接洽”的无奈
第二章 受降博弈:国共两党的战后路线对决
一、国民党的“以德报怨”阴谋:独裁统治的铺垫
去对抗化的受降机制:“中国战区日本官兵善后总联络部”的隐性纵容,规避“战俘”概念弱化侵略责任
遣返政策的利益妥协:允许日军携带超额行李与现金,换资产移交的幻想与实际损毁
接收乱象:派系争夺(CC系与地方军阀)、贪腐丛生、处置低效,民间“想中央,盼中央,中央来了更遭殃”的民谣讽刺
二、共产党的正义反击:人民利益至上的实践
政治发声:《解放日报》批判“纵容侵略者”,毛泽东《对目前时局的宣言》明确“正义审判+合理处置”
军事自卫:上党战役的预演反击、华中根据地的防御部署,高邮战役对拒降日军的终战清算
群众动员:公平分配日军资产(优先百姓、工人管理工厂)、组织“反独裁”群众运动,民心向背的悄然转向
第三章 终战清算:高邮战役与盐城攻坚
一、高邮拒降:日军最后的疯狂与粟裕的战略清醒
1945年12月的顽固堡垒:千余日军与五千伪军依托十米城墙、净土寺塔负隅顽抗
粟裕的坚持:力主“速攻高邮”,驳斥“优先津浦路”,强调“华中根据地咽喉不可失”
宋清小队的潜行破局:伪装日伪军摸岗哨、端汉奸窝、埋地雷,总攻前的“暗夜惊雷”
二、铁血攻坚:从巷战到兵工厂夺控
十二月十九日总攻:“声东击西”战术,西北、南门突击与净土寺塔拔除
周铁柱的炸药包:右腿负伤仍冲锋,用身体抵住炸药包炸开城墙缺口
公大七厂的乾坤大挪移:缴获兵工设备三百余车,工人自发随军,为后续军工奠基
三、盐城战役:攻心为上的特战风采
十月围城:赵云祥伪军与佐藤正夫残部的“反共桥头堡”
宋清小队的“攻心瓦解”:播放《茉莉花》勾起乡愁、实弹击毙顽抗军官,八处据点不战而克
十一月二日的受降:赵云祥缴械、佐藤正夫的绝望,《盐城受降图》中的军民共庆
第二编 北上决胜:从苏北到东北的战略挺进(1945-1946)
第四章 战略转移:“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践行
一、苏北冬晨的送别:百姓的牵挂与行囊里的心意
1945年12月底的高邮城外:老乡塞红薯、白面馒头、布鞋,少年递米饭团“盼参军”
淮阴城外的阻碍:国民党日伪军布防,陆沉“声东击西”突破,王虎旅的“爆胎乌龙”与徐定山的伪装奇招
二、临朐到天津的奇袭:特战师的机动智慧
临朐南门“狗咬狗”:诱敌自相残杀,北门卡车队的物资截获
德州“开门欢迎”:伪军旅长王富贵的慌乱投诚,仓库钥匙与粮食补给
天津“黄皮伪装”:换日伪军军装混进城,端军部、夺兵工厂,三百卡车与四百摩托车的钢铁洪流
第五章 山海关决战:东北博弈的第一回合
一、援军会师:陆沉特战师与李运昌部的汇合
角山阻击:杨国夫的顽强坚守,雪地里的血与火,弹药耗尽时的石头与刺刀
陆沉的弹药补给车队:雪中送迫击炮与山炮,宋清小队的侧翼狙击,扭转战局的“雪中送炭”
二、杜聿明的困局:装备优势与民心劣势的反差
七万国军的“钢铁阵”:坦克、重炮的密集攻势,却陷在百姓的“情报网”里
兵工厂被炸的惊魂:宋清小队夜袭天津公大七厂,设备转移让杜聿明“弹药命脉”断裂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蚀第一部请大家收藏:(m.zjsw.org)蚀第一部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