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见·高邮战役,鬼子拒降的猖狂
一>、见·终战清算——以铁血意志碾碎最后顽抗
一九四五年十二月的高邮,寒风吹得残破城墙呜呜作响,却吹不散城内拒降敌军的疯狂气焰,更吹不灭华中野战军将士眼底燃烧的怒火。
当日本天皇宣布投降已逾四月,当举国上下沉浸在“抗战胜利”的欢呼中,这座被日军盘踞六年的运河咽喉,仍像一颗毒瘤般顽固存在。
一千余名日军(独立混成第九十旅团第六二六大队)与五千余名伪军,仗着十米高、七米厚的城墙负隅顽抗,城墙上十四座永久性机枪火力点如毒蛇吐信,被改造成堡垒的净土寺塔居高临下,能监视数十里动向。更荒唐的是,他们竟拿着国民党当局“维持秩序”的指令,严禁向八路军、新四军缴械,妄图将侵略的余孽延续到胜利之后。
可他们忘了,中国军民的抗争从不是“一纸投降书”就能终结;他们更错估了华中野战军的铁血决心——尤其是刚组建的陆沉特战师,这支由七千精锐组成的“尖刀部队”,早已摩拳擦掌,誓要将这颗毒瘤连根拔起。
这场高邮战役,不是“多余的较量”,是中华民族对侵略暴行的最后清算,是对“谁才是这片土地真正主人”的终极回答!接到攻坚任务的那一刻,特战师将士们连夜检查装备,有的擦拭步枪,有的调试炸药包,有的反复演练方丈传授的“大力金刚手”“大擒拿手”——他们知道,这一战,要为八年抗战画下真正的句号,要为千万牺牲的同胞讨回公道!
二>、见·临危定策:粟裕的战略清醒
——绝不纵容“胜利后的侵略”
八月十五日,天皇投降的电波传遍中华大地时,华中军区司令部里没有预想中的狂欢。粟裕将军站在作战地图前,指尖久久停留在“高邮”二字上,眉头拧成了铁结。作为身经百战的指挥员,他太清楚日军的顽劣本性——从南京大屠杀到苏北“三光政策”,日军从未真正遵守过“规则”;更看穿了国民党当局“抢夺胜利果实”的阴谋:表面喊着“接收”,实则暗中授意日军“拒缴械”,妄图借日军之手分割华中根据地。
果不其然,半个月后,华中大地出现反常景象:多数日军遵照天皇诏书放下武器,唯独高邮、邵伯的敌军拒不投降。他们不仅加固城墙、加修外围防线,还扣押城内百姓当“人质”,把千年古城变成“对抗人民的堡垒”。在军事会议上,粟裕将军用力捶击桌面,声音掷地有声:“高邮一日不解放,华中一日不得安宁!”
他指着地图上高邮的位置,向参会指挥员们细数其战略价值:“这座城扼守淮河要道,控制扬州门户,是京杭大运河的‘咽喉’!日军从一九三九年占领后苦心经营六年,若被拒降敌军与国民党势力联手掌控,华中根据地将被拦腰截断,苏中、苏北、淮南、淮北四块根据地的联系会彻底中断!”
说到激动处,他提高声调,“无数先烈用鲜血换来的胜利,绝不能沦为某些人争权夺利的工具!纵容敌军顽抗,就是给未来的冲突埋下炸弹,就是对千万牺牲同胞的背叛!”
十二月三日,粟裕与华中军区司令员张鼎丞联名向党中央发电,力主“集中三纵队与陆沉特战师兵力,即刻夺取高邮”。可战场形势瞬息万变,十二月十日、十二日,党中央因津浦铁路沿线战况突变,接连发来指示,要求暂停高邮作战计划,优先配合津浦路方向行动。
接到电报的当晚,粟裕将军在昏暗的油灯下彻夜未眠。他铺开信纸,亲手写下长达数千字的军情分析报告,字里行间满是对华中战局的清醒判断:“高邮、邵伯一战,关乎华中根据地全局!若此时暂停,国民党军一旦与城内日军勾结,不仅会割裂我华中解放区,更会让日军误以为‘顽抗有利’,后患无穷!”他在报告中恳切陈述,“速战速决,既能清除拒降残敌,又能粉碎分割阴谋,此战机宜早不宜迟!”
这份报告不是“请求”,是“坚持”——坚持对人民负责,坚持对胜利负责,坚持对抗任何试图扭曲胜利的强权! 最终,党中央经过深入讨论,采纳了粟裕的建议。十二月十六日,“同意攻打高邮”的指令传来,华中野战军第七、第八纵队及苏中军区部队十五个团,与陆沉的第三师特战师、第四师二个旅迅速完成集结。
将士们带着八年抗战的伤痕,带着对百姓的承诺,带着“不拿下高邮誓不罢休”的决心,向着这座顽固堡垒,发起了最后的冲锋!
三>、见·尖刀潜行:宋清小队的城内破局——总攻前的“暗夜惊雷”
十二月十九日下午,高邮城外的运河边,寒风卷着水汽打在脸上。宋清带着闪电小队、尖刀小队、猎人小队的一百余名队员,正蹲在一处废弃的排水口旁——这个狭窄的通道是地下党提前探明的“进城密道”,仅容一人匍匐通过,能直达高邮城西北角的贫民区。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蚀第一部请大家收藏:(m.zjsw.org)蚀第一部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